“太子殿下,前頭就是灞橋了,您打算從哪座城門進長安?”駕車的李世績大聲問道。
李承乾看著長安城沒有立即決定,只道:“等探子回來再說。”
李世績聽了繼續趕車。
李承乾原本是想滅了高句麗,就率領大軍從長安城正南方的明德門進城,沿途讓百姓都看看他這個大唐皇太子的風光。
現在明德門顯然是走不了。
他們從長安城東方而來,過了灞橋最近的通化門或者是南邊的延興門。延興門那裡離升道坊很近,原本李承乾從那裡進城,可以直接從那裡召來一批生力軍,可現在長孫渙正攻打升道坊,必然在延興門駐有重兵。
不一時,有探子回報了城中的情況,果然與李承乾猜測的一樣。
李世績停下車駕等李承乾下令,他心裡也在猜測李承乾在哪座城門下有埋伏。
李承乾看他一眼道:“直接從玄德門進東宮。大軍屯駐玄德門後的甕城裡。”
李世績聽了,毫不猶豫地轉身坐正,大喝一聲:“起駕。”然後猛地一抖韁繩,四匹雪白的戰馬,奮起碗口大的蹄子,直朝長安城奔去。
……
長安城,尚書省。
長孫無忌安坐正堂,手裡舉著一本李承乾注的《四書》,把他的臉全部擋住,看似正讀的津津有味。
一個年輕的書吏快步走進來,在離長孫無忌一丈遠的地方停下來,躬身行禮道:“啟稟僕射,虢國公率領三萬大軍從玄武門出城。”
長孫無忌聽了,依然用書擋著臉,聲音淡然地道:“知道了。”
書吏聞言默默退下。
長孫無忌翻一頁書,暗道:這書注的確有獨到之處,可惜以後我沒有看。
李世民會派兵出城,長孫無忌早有預料。
李世民為了他的身後名絕不會讓李承乾繼位。
不一時年輕的書吏再次走進來。
“啟稟僕射,軍政學院的學生全副武裝,朝升道坊去了。”
長孫無忌聽了皺起眉頭,猜想軍政學院,這個時候出擊是為什麼?
李承乾到長安城下了?
要走通化門進城?
還是……
……
一連串的問號從他腦子裡冒出來。
想到這些,長孫無忌的呼吸都快了數拍,過了一會兒,才不耐煩地道:“去稟知晉王殿下。”
書吏看了看依然用書擋住臉的長孫無忌,默默退出去。
……
晉王府,李治一身銀色鎧甲,肅容端坐正殿,大殿兩邊坐著數十員年輕戰將高談闊論。
他們皆是長安城中反對李承乾的勳親貴戚府上的子弟,平日意氣風發慣了,到了此時也全不擔心。
這些人有的支援長孫無忌的,有的支援李治的,此時都以支援李治的名義來晉王府幫忙。
這些人都是出身權門貴胄,身份比正在攻擊升道坊的人高出許多。長孫無忌為免李世民多心,不敢把他們聚在身邊,指使他們都來晉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