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東昇,照臨下土,輝煌華麗的皇太子儀仗迤邐在高聳入雲的大山之間,宛若一條錦秀華帶繞山而過。
坐在四望車裡的李承乾,抬頭看著路兩旁的峭壁心情起伏。
洛陽與關中的古道在西周時就修建了,當時修建的還是軌道交通。西周時東方諸侯朝見天子就是走這條路,後來周平王東遷走的也是這條路。
正在行軍途中的李承乾並不知道因為李治的愚蠢,長安城中勳貴武將多數已經心向著他了,一路上都在發愁要怎麼過函谷關呢?
雖然說用飛鷹軍攻打函谷關能輕鬆一些,可是這大唐江山都是他的了,真把關中將士殺個血流成河,對他後續立足關中一點危害極大。
雙方打過仗是要結仇的,被殺的將士的家人在一些人挑撥下,肯會成為堅定地反對李承乾的力量。
或者可以把反對自己的人都送去海外。
李承乾心裡剛升起這樣的念頭就又否定了,如果他把海外當成流放之地不用多久就會有人在海外自立為王的。
大唐想源源不斷地從海外獲得好處根本不可能,況且他計劃是要面向大海經略全球,在海外弄一堆敵人算怎麼回事?
李承乾的這些想法還不能在其他人面前表現出來,這些將士跟著李承乾出生入死,為的就是把他送上皇位,博一世榮華富貴。
現在還沒有開始打你就同情對手,還想著收編敵人算怎麼回事?
會不會等打完仗了把我們殺了收買人心?
雖然李承乾沒有一點這樣的想法,可你也不能把心拿出來給人看。
面對長安的壓力李承乾不能表現出一絲軟弱,一定要讓所有手下都看到他要一定要回到長安城和一定要登基為帝的決心。
只有這樣手下武將才不擔心半路上被李承乾給賣了,畢竟他們面對有是李世民,李承乾有親爹。
好在李承乾之前已經收伏手下文臣,沒有人對他進攻函谷關唱反調,軍心還算穩定。
李承乾正想著忽然聽見一陣馬蹄聲往這邊來,緊接著就聽李象大喊:“父王,父王!”
李承乾聽見這聲音臉上露出無奈,李象最近越來越放飛自我,看來要敲打一二才行。
不一時,身著雪緞王服的李象騎著馬從前頭一路狂奔到李承乾的車駕邊上。
“父王,兒臣有重大軍情稟報。”
李承乾扭頭看李象一眼沒有理他,這小子現在是越來越不像話了,不管在哪裡都大呼小叫的。
李象也不在意李承乾無視,示意李承乾車駕速度稍放慢,然後看準機會,一躍跳上李承乾的車駕。
站在李承乾身邊的劉葵連忙上前扶住他,生怕他摔下去。
李象卻一把推開劉葵走到李承乾身邊。
“胡鬧!”
李承乾對這個兒子怒目而視。
“嘿嘿……”
面對李承乾的斥責李象只是嘿嘿一笑,便神密兮兮地對李承乾道:“父王您猜,兒臣給您帶來了什麼?”
李承乾聽了臉上沒好氣地道:“這一路都是石頭山,你能遇上什麼好東西?”
“這可是真的好東西。”李象說著從懷裡掏出一封信遞到李承乾手上。
李承乾拿著信抬頭看一眼李象,便低頭拆開。
“皇太子殿下:臣函谷關守將牛延福,副將朱順德頓首百拜……”
這是函谷關守將寫給李承乾信,信裡頭說他們原本是靈州守將,因戰功被推選到大唐皇家軍政學院學習,然後被派來守函谷關。
早幾天他們收到朝廷的旨意:命他緊守函谷關,不得放李承乾一行人關。
他們經過再三思考認為朝廷阻止皇太子率領的凱旋之師歸都,是亂命,所以他們準備李承乾率大軍一到就開關放行。
不想昨日長孫衝帶著五百家將和兵部的調命前來接管函谷關,並命令他們立即回長安覆命的,因為兩人知道李承乾的大軍快到函谷關前了,兩人就以交接軍務為由留在函谷關三天。
他們派人出關送信是請李承乾大軍加快行軍,趕在明日早晨到達函谷關前,介時他們會在關內為李承乾開啟函谷關大門。
“送信的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