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不待李世民把話說完就慌忙轉身去找,李世民看的心裡冷笑不已直到長孫無忌拿到魚符才接著說道:“這枚魚符可調遣五千關中精兵去涵谷關,至於調遣哪一支精兵,你是尚書僕射自與兵部商量去,至於調兵詔令你們自去寫就是。”
長孫無忌得了兵符正高興的時候,聽說李世民什麼都不管了,連忙答應道:“正該如此,正該如此,一切有臣為陛下操勞,陛下只管安心靜養就是。”
李世民聽了臉上神色不變,後頭的李恪卻恨的直磨牙,暗道:長孫無忌絕對留不得了。
長孫無忌不知道李恪已經回到長安,見李世民沒有反還以為李世民認命了心裡暗爽不已。
當然他也不敢太過份見李世民不說話,便再躬身行禮道:“既然陛下已經下令,那臣就去請晉王殿下一起商量此事。”
“嗯,去吧!”李世民緩緩閉上眼便放過
長孫無忌往後退兩步,就轉身出了咸池殿然後一路匆匆直去中書省。
如今中書省只有中書侍郎高履行主持,高履行是根正苗紅的官二代,他是高士廉的兒子算是長孫無忌的表弟,也是李世民的女婿東陽公主的駙馬。
高履行五年前就做了吏部侍郎,以他的身份做在吏部侍郎的位子上比吏部尚書的權力都大。可惜事不湊巧,碰上李承乾要改革官員銓選制度,重用杜正倫、劉祥道把高履行轟走了,這次李世民貶了馬周之後長孫無忌就把高履行升為中書侍郎。
按理說高履行即是長孫無忌的表弟,又是長孫無忌提拔起來的應該是長孫無忌盟友,但現實高履行是李治的鐵桿支持者,長孫無忌每每想起此事就感到肝疼。
不過在對付李承乾上高履行和長孫無忌的利益是一致的。
一路走著長孫無忌都在想怎麼借這一次機會培養他忠於他的武將,李世民和李承乾這對父子都很厲害,他們每個人身邊聚集著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將,長孫無忌要從他們手裡奪江山自然不能沒有忠心的武將。
一路想就來到中書省,只是一進中書省就看見了他最不想看見的一幕,李治正在中書省與高履行一起喝茶。
長孫無忌沉著臉走上進去,勉強躬身向李治行禮道:“臣參見晉王殿下。”
李治一見慌忙起身上前扶起長孫無忌,嘴裡還道:“舅舅,折煞雉奴了。”
長孫無忌直起身子沒有說話,只是陰沉著臉看著高履行。
“表兄回來了可是陛下賜下兵符了?”高履行起身朝長孫無忌微行一禮道。
“嗯。”長孫無忌輕嗯一聲點點頭走到主座上。
“舅舅快快請坐下商議派誰去守函谷關?”李治聞言大喜道。
看著李治這模樣長孫無忌就不想跟他們商量了,可是……
高履行看著長孫無忌站著不動,便主動解釋道:“是我請晉王殿下來的。”
長孫無忌聽了沒有任何表示,雖然看不上李治但他也不能當面說出來。
“李承乾現在仍是皇太子,陛下病重,朝廷此時對李承乾用兵,沒有晉王殿下出頭恐怕諸將難以調遣。”高履行見狀就把李治剛才教他的話說出來。
長孫無忌聽了又看一眼李治,沉默著點點頭,就往裡走算是認可了高履行的說法。
李治見狀心裡一片冰涼麵上卻不露出來分毫,仍十分雀躍地問道:“不知父皇給舅舅調多少精兵?”
高履行聞言也目光灼灼地看向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不為所動穩穩坐好,才暗歎一口氣拿出兵符道:“陛下准許我等調動五千精兵。”
“啊,這麼少?這點人怎麼能是李承乾的對手,李承乾手下可是有幾萬……”李治頓時急了。
高履行看他一眼示意聽長孫無忌把話說完,李治見急忙收聲低頭還不忘了偷眼看長孫無忌的臉色。
長孫無忌不悅地哼一聲道:“函谷關號稱百二秦關,意思就是說哪怕有百萬大軍從關東進攻,只需兩萬將士鎮守就可以確保函谷關不失。”
“再者說函谷關自有守關將士,朝廷早已下令沒有詔書任何人不得帶一兵一卒進關,這五千精兵是朝廷預防叛亂的。”
李治聽了仍不服道:“不說李承乾能不能進關,若是李承乾在洛陽登基,憑這五千人能平叛?”
長孫無忌不理李治但看高履行神色間也認同李治的話,不由呵呵一笑道:“李承乾進關被阻,就是陛下和朝廷明示天下人李承乾已經地位不保,他若是仍在洛陽稱帝還能有多少人對他忠心?”
李治自然明白長孫無忌的意思,李承乾的皇太子身份讓他做事方便很多,可如果李承乾行差踏錯甚至成為叛臣,那他手下這些人還會不會再聽李承乾的命令,是要打個問號的。
對他和長孫無忌最好的結果當然是這些人依然忠於朝廷,會遵守朝廷的詔令從此不再支援李承乾,甚至反對李承乾稱帝。
可是,誰知道現在的李世民在天下人眼裡還有多少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