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臉正氣,聲音洪亮,給人以人不可置辯之感。
李世民也看見李承乾在奏疏中所說的:要藉此機會把天下士族批下去。
“中書擬旨,河北道諸士族人家婚娶出嫁皆貪財尚奢,違禮亂風,實壞敗壞民風,禍亂天下,著從下旨之日起,天下士人皆可撰文共批之,長安洛陽各學校生員須於旬日內著文批判。”
這份旨意是按照李承乾奏疏中的意思擬的,意圖就是透過這件事讓天下人看清士族的醜惡嘴臉。
比歷史上唐高宗下旨禁五姓十家通婚高明的多,唐高宗下旨禁婚只能使更多的人覺得五姓十家比一般人家高貴,更願意與他們通婚。
比如薛元超,他年輕的時候看不起太原王氏,放棄了娶太原王氏女兒的機會。可是到他快死的時候,沒有娶太原王氏的女兒,卻成了他一生的三大遺憾之一。
說明和士族通婚是恰恰是在唐高宗下旨禁婚以後才形成的風尚。
李世民這道旨意一下,算是在朝堂上定了調子,民間就由李承乾出手了。
有河北道諸士族造反在前,大殿上沒有一個大臣敢於站出來反對這道詔書,馬周緩緩走出來躬身領命。
李世民沉著臉下旨退朝,他對河北諸士族人家敢造反十分惱火,對於天下批判士族婚嫁奢侈能起到多大成果,卻不報太大的希望。
畢竟數百年來都是士族佔據朝堂,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一時間很難改變。
滿朝大臣也多有人報著這樣的想法,包括閉門思過的長孫無忌。
後面幾天的情況也確實如此,別說天下文士沒有撰文批判河北道諸士族,就是奉旨寫文的長安洛陽兩地學校生員,也紛紛把批判的矛頭指向河北道士族造反,而對於他們違禮悖俗,奢婚侈嫁一筆帶過。
“哼哼!李承乾就是心太大。”
長孫無忌坐在花園裡,對一旁的長孫衝道。
“父親何以有此感嘆?”長孫衝有些不服道。
長孫衝這幾天心裡很不是滋味,長孫無忌雖然已經被勒令閉門思過,但是彈劾他的奏疏一天都沒有斷過。
更讓長孫家尷尬的是,他妹妹的婚車已經走到洛陽了,但是新郎官成了死囚隨時會被李承乾砍頭。
如果讓他妹妹回來,勢必成為長安城的笑柄。若繼續去范陽以後做個未亡人,那就不光丟人簡直就是跟朝廷對著幹,李世民馬上就會收拾他們。
其實不回長安城他們家也早成為笑柄了,現在讓他妹妹住在洛陽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
“李承乾向來看不起士族,所以這一次河北道諸士族謀反,他本來已經處理的很好。但是為了打擊天下士族,又命手下官員在大朝上彈劾,讓陛下降詔命天下人批判士族奢婚侈嫁,為的打擊天下士族的聲望。”
長孫無忌說著臉上露出無限的感慨。
“打擊天下士族的聲望?”長孫衝有些不敢相信,李承乾有這麼大的膽子。
長孫無忌沒有立即回答長孫衝的話,過了一會兒才幽幽道:“打擊為父不過是順手為之。”
“父親把李承乾看的太高了吧?”
長孫無忌面無表情地道:“河北諸士族謀反,幽州大行臺有全權處理的權力,殺個血流成河不會有任何人敢於吱聲。李承乾根本不需發動大朝會上的彈劾,之所以發動彈劾就是為了給天下士族一個教訓。”
長孫衝聞言想一下,臉上露出笑容道:“那他這一次可算是失敗了,根本沒有人上疏批判士族婚嫁之事。”
長孫無忌嘴角露出譏誚道:“所以為父說他心大。”
長孫無忌說罷便不再說話,長孫衝又站了一會兒才默默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