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附近站著的一眾文武,聞言不由都看向李世民,只見李世民鐵青著臉不說話。
一群普通計程車卒跑到和尚跟前不由分說,就把他們給叉了出會場。
看著和尚們被叉出去李承乾才回過頭看看下面的將士們,站在高臺上喇叭形的擴音器旁邊,對著數萬將士道:“孤王舉辦這場安魂大會不是來作戲的,是真心想要祭悼這些陣亡的將士。”聲音穿過竹管傳到會場的各個解落,使得會場近十萬人都聽的清清楚楚。
下面普通將士雖然覺得奇怪,可是想到李承乾是皇太子也就覺得理所當然了。
但是李世民和那些大臣卻被嚇了一跳,以為李承乾會什麼法術呢,有些人直接被嚇連動都不敢動了。
李世民看向李世績,李世績忙上前指著旁邊的竹管低聲道:“聲音是從這些竹管裡面傳出來的。”
李世民半信半疑地點點頭,便開始一邊李承乾講話一邊觀察豎在臺側的竹管。
正看著就聽從竹管裡傳出李承乾的聲音道:“將士們為了保家衛國犧牲在了戰場上,有陛下和孤王親自弔唁,還需要和尚唸經嗎?”
“嗡”此話一出立即在將士們中間引起爭論。
“不要和尚!”下面有反感佛門的人立即有人大回答道。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抬起雙手示意安靜,東宮一眾護衛立即上前整頓秩序。
會場漸漸安靜下來,李承乾才繼續道:“一千多年前有個教書的孔先生,就說辦什麼典禮與其弄的鋪張浪費繁鎖無聊,不如節儉錢糧和流程。辦喪事即便在禮節上辦的十全十美,也不如真心的為逝者悲傷……”李承乾此言一出下面的普通將士都深有同感,而參與此事的大臣則都感到臉上火辣辣的,這臉打的也太狠了。
只有李世民冷哼一聲,嘀咕道:“粗俗不堪,一句:‘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就讓你說的這麼嚕哩嚕嗦。”
李承乾看著下面人的反應,繼續他的演說:“孤王來此真心為這些大唐好男兒悲傷。”說這裡回頭看看後面擺放的骨灰罈子。
回過頭來一隻手朝那邊一擺,聲音低沉地道:“他們中有很多人孤王都是認識,關中朱二今年才二十二歲,從軍兩年了,是個步射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為人最是豪爽仗義。
朱二曾經跟孤王說他有一個兒子四歲了,還沒有個大名想請孤王給起個名字。孤王見他為仗義十分照顧同鄉的小弟杜林,便給他兒子起名字叫做朱義。
此後一直在行軍打仗中,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寫信告訴他兒子孤王給他起了名字。”
李承乾說到這裡眼角已經溼潤了,下面一些與朱二有過交往的將士都已經泣不成聲。
李承乾頓了頓聲帶哽咽道“朱二悄悄跟孤王說杜林家兄弟多父母早喪,杜林跟著哥哥嫂子從小就吃不飽所以身體有些孱弱,在軍中受人欺侮都是他替杜林出頭。
在烏紇圍攻孤王時,朱二以一敵三尚不落下風,最後是為了救援同隊的張勝被五個回紇兵聯手刺死了。因為朱二殺的回紇人多,所以他們刺死朱二後還用彎刀把他們分屍了,戰後杜林哭和張勝哭著在一堆殘屍中找到了朱二的頭顱。
後來杜林告訴孤王,張勝因為家貧年過二十尚未成親,朱二憐張勝無後所以才拼死相救……”
接下來李承乾又講了幾個戰場上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在歷次戰鬥中犧牲的英雄。
眾人聽了李承乾娓娓動聽的講述,很多人都是深受感染痛哭失聲。
就在李承乾擦擦眼淚要做總結性發言時,突然聽見場外有人悲聲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講述的這些人都是我大唐的英雄,臣斗膽請陛下追封他們為子爵。”
一句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轉移到了李世民身上。
李承乾扭頭看去見說話乃是中書舍人來濟,心道這個馬屁拍的可真是時候,不過也太小瞧老子了居然想借老子搭的臺子唱戲。
李承乾扭頭再看李世民已經站起身,看看那些骨灰罈子和一眾將士熱切的眼神面露悲痛之色,作態作的差不多了,就要下旨。
“來中書所言不錯,這幾個人確實都是大唐的英雄,但是大唐的英雄可不止孤王提到的這幾個人,還有韋信、周七、胡生、胡德、裴願……”李承乾一連說幾十陣亡將士的名字。
李世民越聽臉色越黑,大唐子爵也是正五品上的級別,你這一口氣說這麼多哪能盡封?
最後,聽見李承乾大聲道:“這些所有戰死的將士都是大唐的英雄。”
李世民聽到這兒恨不得一刀劈了李承乾,他算是徹底下不來臺了。
封,不可能盡封,不封,你都作半天態了。
校場上所有大臣和將士都看著李世民,尤其普通將士眼神尤為熱切。
大臣們這邊卻顯得十分尷尬,眼看再沒有一個人出來給李世民解圍就要出事,房玄齡走出來朗聲道:“太子殿下有愛兵如子之心,想必也有撫釁陣亡將士的想法。”
李承乾聞言道:“孤王倒是有一些想法,只是沒有封爵的恩重。”
坦坦蕩蕩地告訴所有,孤王是想了撫釁的辦法,只是不是封爵。
“來中書一時激於大唐健兒的義氣才有此一言,然名爵至貴豈可輕賞,太子殿下若有合適方略還請明言。”房玄齡此言一出立刻感受到來自普通將士們失望的目光。
但是李承乾卻不打算就這麼放過李世民,故意扭頭偷看一眼李世民道:“但是孤王看陛下對來中書的提議似有意動之色。”
此言一出在場的所有文武大臣都是大驚失色,李承乾這是徹底不給李世民臺階下了。
房玄齡之所以頂著壓力站出來就是為了給李世民臺階下,沒想到李承乾最後還是把這個難題丟給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