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現在不是征伐高句麗的好時候,高句麗雖然經歷了泉蓋蘇文弒君,但是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內亂,權力都歸泉蓋蘇文掌握,國內百姓生活安定。此時沒有高句麗的大臣做為大唐的內應,大唐攻打高句麗只能使高句麗上下一心反擊大唐。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父皇不詳高句麗之詳情焉能輕發大軍
大唐若想征伐高句麗需按十年規劃》上的計劃的執行,先把關中西北各部收拾穩定,然後用數年積攢錢糧,派遣間諜聯合前隋時沒在高句麗的漢人為內應,先搞亂高句麗使其民不聊生,然後揮軍徵滅可一戰而成功。
父皇春秋以高,徵滅高句麗父皇只宜運籌帷幄不宜御駕親征,待諸事妥定,自有兒臣親率大軍徵滅高句麗,以完父皇之宿願。
李承乾自認這一封已經語委婉,就直派人把信發出去。
李承乾的奏疏送到李世民的行在時已經是貞觀十八年了,李世民在行在過新年,雖然沒有在長安太極宮隆重,但是因為薛延陀已滅行在的官員還是得了幾天的假期,只留少數大臣輪值中書。
李承乾是皇太子還是前方平定薛延陀的最高指揮,所以李承乾的奏疏一到就被送進給主中書輪值的楊弘禮案頭。
楊弘禮也是隋朝宗室,出征前還是個中書舍人,出征時才被李世民提拔為兵侍郎隨行處理機務。
楊弘禮一看完李承乾的奏疏被李承乾的大膽嚇了一跳,李承乾所提的四條從表面看完全就是秦朝對河套地區地政策照抄。
修長城、修直道、行郡縣秦朝早在此地做過了,除了勞民傷財似乎沒有什麼益處。
還有就是命河套地區的羌部、突厥、昭武九姓等部落改服易冠,行漢人禮數,這也會引起當地各部落的反抗,甚至有可能影響到現在正在與回紇等部的談判,眼前薛延陀二十大軍能不速就看回紇等部能不能及時投降大唐了。
所以楊弘禮認為不管朝廷對此事如何看,現在是絕不對不能洩露出去的,但是這樣的事情他又不敢做主,只得起身去見李世民請他出面壓制李承乾。
自從上次李世表示要東征高句麗而被大臣一致反對後,李世民這幾天就少與大臣接觸,他要等李承乾上書支援東征後再與這些大臣進行周旋。
這幾天李世民一直在等李承乾的訊息,然後李世民就等來了李承乾一封私信,信是李承乾親筆寫的一個個瘦金體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但是信的內容卻讓李世民怒火中燒。
這哪是兒子給老子寫信,分明是老子教訓兒子,居然開口跟老子兵法有云……
而且最不能讓李世民接受則是李承乾說他年勢以高,不能再御駕親征高句麗了,高句麗要留給他打。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的信,兩眼圓睜,呼呼喘氣,額頭青筋暴露,已經是怒到了極點。
正在這個時候內侍稟報楊弘禮求見。
“不見!”
李世民大聲咆哮。
李世民這會兒也是啞吧吃黃蓮有苦說不出,李承乾給他寫的信雖然讓他怒火中燒,但他更不好意思讓大臣知道。
一來他被兒子教訓絕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再者就算把這件事告訴大臣,這些大臣也只會支援李承乾。
內侍出去,又急忙回來硬著頭皮道:“啟奏陛下,楊大人說此事十萬火急,而且與太子殿下有關……”
“什麼”
內侍聽見這聲音只嚇得渾身顫抖不敢吱聲。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