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李世民把李思摩的奏疏往地上一撂道:“你們看看他還在汙衊承乾呢!”
內侍忙撿起來送到楊師道手上,楊師道一目十行看了暗道,這倒像是太子殿下能做出來的事情。
馬周看了也是苦笑不已,李承乾自己上的奏疏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大軍破蘭山部後,首惡斬首,從犯流往劍南交吳王節制伐木造船。
當然對於這些李承乾已經做下的事,楊師道和馬周都不會多說,重點是李承乾把餘下兩三千蘭部牧民直接收歸大唐管轄。
這個朝廷得有一個說法,不然當年投降大唐的那些突厥貴族肯定有想法。
此時李世績也看了李承乾上的奏疏,有些為難地道:“陛下臣以為北地羌胡雜處,民風彪悍,太子殿下身份尊貴不宜久留,還請陛下降旨宣太子殿下回朝。”
馬周:“臣附議!”
楊師道:“臣也附議!”
李世民看著李世績三人有些為難,他還想著用李承乾破壞大唐和薛延陀的婚事,怎麼能現在就把李承乾召回來?
但是他又有些擔李承乾在北地胡鬧,最後不可收拾。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李世民正猶豫間中書舍人柳奭站出來了。
殿裡眾人都看向柳奭,柳奭也不以為意,見李世民示意他繼續說,便接著道:“陛下突厥一族降我大唐已經有十餘年了,這些年他們在大唐邊境養的兵強馬壯。可是他們僅僅替我大唐抵擋薛延陀三年,就藉故退回大河以南,足見對我大唐的忠心有限。”
李世民聞想起李承乾臨走時說的話,不由點點頭。
柳奭見此得意地看其他人一眼才接著道:“雖然此次太子殿下對蘭山部叛亂處置嚴厲,可這也是蘭山部取死有道。如果突厥各部因此就要與大唐相抗,那也就留他們不得了。”
“柳中書所固然有理,但是太子殿下安危也不可輕視,還是先宣太子殿下回朝,再作計較。”李世績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柳奭針鋒相對道:“太子殿下安危自是重要,但是臣以為此時應該給太子殿下增兵而不召太子殿下回朝。否則突厥以為我大唐不敢動他們,會更加制。”
李世民看著眾人心裡十分糾結,為了李承乾的安全這會兒把他召回來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就算李承乾生命安全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他把這件事情辦砸了對他的影響一樣不好。
可是一來李承乾明顯不願意回朝,二來李世民自己也不想李承乾在突厥人面前失了威風,所以他是左右為難。
一直站在旁邊的顏師古卻在此時出列道:“啟奏陛下,太子殿下還送回一份用密碼寫就的奏疏,臣來太極宮時已經交給了柏內侍翻譯。柏內侍翻譯完奏疏會立即送來,陛下不如看了太子殿下的那一份奏疏再作決斷。”
李世民聞便道:“那就看看再說。”
沒多久老鬼就來到兩儀殿呈上了李承乾的密碼奏疏,裡面的內容當然不是他跟尉遲恭說的那樣他要對付整個突厥一族。
而是明確說他在後面會好好安撫突厥一族,然後在他得到節制諸都督府的權力以後,逼迫突厥與薛延陀血拼,並有計劃拉攏上黨項羌人。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的計劃也覺得可行,便默默地把奏疏遞給李世績。
李世績看了奏疏明白李世民心裡已經同意了李承乾的請求,雖然還是不放心李承乾胡鬧,卻也不敢再多說了。
於是當日李世民便下旨李承乾以皇太子的身份節制北地自靈州大都督府以下的十七個都督府的兵力。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