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宮門已開李承乾的步輦直接進了太極宮來到太極殿前,殿前等侯的百官看見李承乾的步輦到了都轟然行禮拜見。
看著這一幕李承乾不由想起他穿越來後第一次上朝時的情景,過了一會兒才淡淡道:“眾卿平身。”百官聞言才敢直起身子。
看見李承乾緩步走下步輦,百官又忙讓開道路讓李承乾走在最前面。
李承乾見此也不謙讓柱著柺杖,一瘸一點走上殿前丹陛,文武百官都是一臉肅穆地跟在後面臉上沒有一點兒不耐煩。
待李承乾走上丹陛殿門已經開了,李承乾便直接往殿裡走去,糾風儀的御史迅速整理好文武百官的隊伍跟在李承乾身後一起進殿。
李世民早已高坐在寶座上,看見李承乾帶著幾百名官員穩穩地走進大殿十分欣慰。
李承乾自然也看見了李世民,走到大殿中央躬身行禮道:“兒臣李承乾參見父皇,願父皇聖壽無疆!”
“臣——參見陛下,願陛下聖壽無疆!”跟在後面的百官差點兒沒跟上。
李世民聽了臉上露出笑容道:“眾卿平身。”
李承乾聞言直接走到李世民旁邊的小寶座上坐下,殿上的文武百官支沒有走到兩邊列隊站好,而是等李承乾坐好後,在前央幾個宰相帶領下再次躬身行禮道:“臣等參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見此不由一怔,這裡是太極宮大朝會正式拜見的只有李世民,像剛才他們已經拜過自己了,怎麼又專門向他行禮參拜?
“承乾。”
李承乾發怔之時聽見李世民出聲提醒他,李承乾忙扭頭朝李世民看去見李世民點點頭,知道這是李世民安排的連忙大聲道:“眾卿平身。”
李承乾心想:不知道大臣有沒有在心裡罵他,兩次向行禮都沒有及時喊‘平身’。
就在李承乾亂想之時,就見中書令楊師道手裡拿著一份詔書。走出一班列。
“制曰:朕嗣守宗祧,夙夜寅懼,憂勤在於政道,撫育遍於含生,十七載於茲矣……今數位東宮崇教殿大學士輔佐太子,多建功勞,今特一體加封,左衛率、崇教殿大學士蘇定方,除兵部右侍郎入平章院掌兵房政務。太子賓客、崇教殿大學士,黃門侍郎諸遂良除禮部右侍郎,入平章院掌禮房政務……錄事參軍薛仁貴加除右率衛中郎將,長史裴行儉除太子家令。”
隨著這封詔書唸完,一眾東宮屬官呼啦啦走出一大群人,連在殿外的薛仁貴任雅相都被召進殿行禮謝恩。
李承乾見些點點,這封加封基本除任雅相和李義府資歷實在太低,其他幾個崇教殿大學士都加了各部侍郎銜重新進入平章院辦事。
待眾人謝了恩,楊師道再次拿出一份詔書大聲道:“制曰:古先哲後,鹹正庶官,德優者爵高,功多者祿厚。是以經邦緯國,必俟蕭曹之勳;變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參知政事戶部尚書程名振,識量宏博,風度峻遠,地惟親賢,才稱樑棟……以戶部尚書判尚書左丞事。”
如此安排也算合理,現在尚書省沒有雖然左右僕射,但是侯君集和李世績論功績和資歷都在程名振之上。
如果直接回封程名振做左右僕射必然引起侯李二人的不滿,所以只能先讓他兼尚書左丞,但是因為沒有左右僕射其實行還是宰相事。
待程名振行禮謝恩罷楊師道拿出手了第在封詔書:“制曰:……”
殿上群臣雖然已經麻木了但還是被這封份詔書驚到了,因為這是加封薛大鼎為工部尚書的。
殿裡百官此時都震驚地看著上央坐著的父子倆心道:玄武之變後李世民也沒有大批地任用秦王府舊人啊!朝廷中樞依舊李淵時的大臣,甚至還有魏徵王珪這些李建成的人,可是現在的東宮大臣竟然輕鬆地拿下的半個朝廷,若不朝中大將還都是李世民的人,簡直要以為李承乾也發動一場玄武門之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