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話是這麼說了,可盛夏晴還是老老實實的叫著陸老師,姐夫這個詞比較私人關係,節目裡叫不合適。
大家在原地休息了一會兒後,就跟著節目組安排的人去了坑洞,這邊的坑洞都是開採過的,每個坑洞都很大。
節目組的人只負責帶他們來坑洞,跟他們講這附近有幾個坑洞,卻不會告訴他們哪個坑洞裡的硯石最好。
盛夏晚把幾個坑洞都看了一下,然後就直接了當的選擇了其中的一個坑洞。
盛夏晚這邊一選定,盛夏晴。盛夏天和陸羨辰肯定是跟她選一樣的。
可誰知道,其他的人也壓根不去看別的了,直接就跟著她選。
吳建遠是個實在人,他直接笑著說道:“夏晚老師,我們對這些都不懂,你懂得肯定比我們多一點,”
大家選定了坑洞後,就有采石工人上來交大家怎麼開採石料?
這裡的坑洞是麗思名坑,自古以來都以手工開採,因為麗石大多不抗震,硯石開採至今仍以手工開採為主,不能以機械代替。
開採硯石是有很大講究的,在開採硯石中,如看不清石壁,看不準石脈,就會浪費好硯材。特別是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有時可能整壁石都不成材,就得將它一塊塊地鑿下來,再根據石脈的走向尋找石源。
石脈的走向一般是斜向下方,有時也會曲折蛇行,甚至要挖到深層才能找到。因此採石工必須掌握硯石生長的規律,順其自然,按部就班,從接縫處下鑿,儘量保住硯材的完整。
採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以鑿為主。這些刀具長短有異,大小不一,粗細不同,但每個石工必備三四十把。
開採出來的硯石並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硯材,須經過篩選後,再將其分別等級。特別好的,純淨無瑕者為特級,稍次者為甲級,再次者為乙級。將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爛石、石皮、頂板底板……統統去掉,剩下“石肉”。這個過程首先要懂得看石。
像盛夏晚他們這些小白,真讓他們上手是不太可能的。
頂多就是意思意思一下,讓節目有鏡頭可播就行,可就是這意思意思一下,那也是要動上工具的。
當盛夏晚從採石工人手裡接過道具和錘子開始動手鑿的時候,一旁的陸羨辰立馬緊張的盯著她,就怕她下手的時候手沒握緊把手給錘了。
“把刀尖在斜一點,哎……對了,下錘子。”採石工人小心的引導著盛夏晚下刀。
盛夏晚的手還是很穩的,她這個人膽大心細,沒瞄好的時候她不會下手,瞄好了她就快準狠的下錘子,剛開始鑿的時候還需要工人在旁邊提點,等她看懂下刀的點後,她就鑿的很順利了。
就連採石工人在一旁看了都忍不住的誇了她一下,“你悟性很高啊!就是這樣慢慢的順著往下鑿。”
盛夏晚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表現的還不錯,一下子給了大家很大的鼓舞,眾人在採石工人的指導下都開始動起了手。
吳建遠的女兒,因為年齡小,這一環節直接沒讓她上手,在一旁當起了倒茶的茶水妹。
今日更新完畢,晚安,小可愛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