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喜子這才站了起來,垂著頭不敢再亂看,剛才那聲嬌喝他已經聽出來了,是鳳染宮裡的寒玉姑姑,她來過幾次,自然是識得她聲音了。不知今日娘娘怎麼也過來了?難道是他這藏書樓也帶了喜?
“小喜子,本宮可以進去自行翻閱書卷嗎?”
輕柔的嗓音聽在小喜子耳朵裡,覺得是悅耳又動聽,與那絕色之美真是相配。他連忙點頭道:“當然可以,娘娘,奴才領你們進去。”
步入藏書樓,迎面就是一股書卷的味道襲來,令人整個精神一振。眼前更是一亮,整面整面的書牆,一排排的立在那裡,這......簡直就像是一個圖書館啊。而且這個樓分了兩層,在前方右側有紅木做的臺階蜿蜒而上。
“娘娘,那上面都是以前的奏摺整理在案,您得止步。”小喜子輕聲提醒,後宮不參政,這些奏摺雖然年數已久,但也不能供閱人前。
寒玉也輕聲道:“娘娘,我們可在下面尋找書籍。”頭一次來時,這小喜子提醒過她這事了,故而她是清楚的。
染青本對朝政之事無意,一聽是奏摺書案,頓時對二樓書籍失去了興趣,樓下這許多書卷夠她在此盡情翻閱了。那時在君望時開的那個書坊裡,雖然也有蒐羅來各地的雜文遊歷等,但與這藏書樓相比,可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她走到書牆近前,有注意到這裡真的是分類分的精細,每一面書牆前都貼上了標籤,而每一本書冊上也都有編號,這樣繁雜又獨到的分類手法,都不由得讓染青驚歎了,幾乎可以媲美她那時代的分類方式。究竟是何人想出了這些妙法,讓每一類書都有跡可循?
心念到處,回頭見小喜子躬身站在那邊,於是詢問:“這制定書籍的是何人?”
“回娘娘,是翰林院的一眾大人們。”
翰林院......輕輕咀嚼這三個字,聽著就知是個書香之所,可能是專門為皇帝制定書籍的地方。“那這些分類手法又是出自何人?”她真正感興趣的是這種高明的分門別類,很想知道究竟是出自誰的手。
“是皇上。”小喜子說到這裡時,聲音裡帶了崇敬之意。
皇上?秦天策?染青微微詫異,這麼好的心思居然是他?但轉念一想,是了,也就是他了,只有是他,才有可能這許多奇思妙想吧。
耳邊是小喜子再次解釋的聲音:“是皇上還是離王殿下的時候,就向先王獻上這一方案,先王很是欣賞,立即採用了。”
要知皇宮內的書籍可是密集繁布,而且還有每日呈上的奏摺,若是沒有一個好歸案整理的話,那麼恐怕就是再十個這樣的藏書樓都裝不下吧。
早知他心思獨到,深謀遠慮,卻不知還有這麼一面沒有被她發現。心裡頓生一股喜意,之前的煩躁鬱氣一掃而空,這麼一個心思細膩且雄才偉略的男人,是值得她愛的。前路的坎坷,她會努力掃清,一步一步走到他身邊去。
忽然有了一種想為他分憂的心緒,看了看標籤,問道:“前朝舊志不知能否翻閱?”
小喜子一愣,前幾次寒玉過來取的書籍都是故事興致的雜文,這次娘娘卻怎麼想讀舊志了?但隨即就回過神來,“當然可以,奴才領你前去。”那些舊志多數記載的是前朝發生的重大事件,並不算干涉朝政。
領著走到一面書牆邊,這裡就是了。
染青伸手取過一本,正是先皇時期的志文,與現時臨近,決定先閱讀這捲了。左右看了看,沒見到案椅,有些疑惑,“這裡沒有桌案嗎?不能在此閱讀?”
這回不用小喜子回答了,寒玉笑著道:“娘娘,自然是有的,要在那所有書牆後面。”
走到那處,果真是的,那裡備了一個長桌案,一張椅子,旁邊還有一個睡塌。這裡本是御用藏書樓,想來這個位置都是為秦天策特意準備的吧。是否曾經哪一天,他看奏摺看累了,就會躺在那個小塌上,休眠一會?
心裡軟軟的,坐進椅子裡,朝兩人揮揮手,一時半刻她看不完,讓寒玉與小喜子不用杵在面前伺候了,自個去打發時間吧。
本是打算隨便翻閱看看,瞭解下前朝的歷史,哪知一看之後竟然入了迷,且那書頁之間,時常會有用炭筆寫的備註,竟覺得那備註有時候比書裡的正文更經典,越發讓染青感覺興趣了。每到一處有批閱備註的地方,她都會讀的特別仔細,讀完後再細細品味,琢磨其內涵。
不知不覺裡,時間慢慢流逝,而她渾然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