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茵茵倒想去親眼看看今年的賽龍舟是有多熱鬧的,不過才趕了一路回來,想好生休息一番不說,且徐老太她們也堅決不讓她出門了。
好吧,成親在即,哪有新娘子婚前一月還滿大街的亂晃的。
且也沒有一個月了,就半個月,她還是窩在家裡待嫁吧。
也不難捱,還忙著呢。
專門替她繡制嫁衣的幾個繡娘自接了活住進了徐府來後除了吃飯睡覺那是一日不敢耽擱的,總算是將嫁衣給繡了出來。
徐茵茵回來的第三天,就試嫁衣來著,試了有一丟丟的緊,她才驚覺她竟然長胖了,嘶,該減減了。
不過減肥哪有一天兩天就減下來的,是以,這嫁衣得改。
於是乎,繡娘們再度忙活了起來,一點不敢耽擱的,生怕耽誤了郡主的大喜事。
除了試嫁衣,還有嫁妝,該清點的都要再清點清點,免得到送嫁妝的日子出亂子。
再聽胡平業等人彙報這幾個月基金會慈幼堂還有鋪子產業這些的情況。
尤其是接手周興的李人厚呈上來的挑好的名單,一共三十人,有男有女,都是七八歲的年紀,最大的也就十歲,這些都是宜陽府這邊最開始那兩家慈幼堂挑出來的,經過幾個月的將養,這些孩子的身子骨都好了起來,一個個的活蹦亂跳的,健康得很。
李人厚沒有強行挑選,而是每個都問過了他們的意願的,這三十個,都是自願想學武藝,將來可以報答郡主的。
徐茵茵看過名單後,趁著徐達駿也回宜陽府來了,便將他身邊的天鷹暫時撥了出來,尋了一處依山傍水的莊子,讓他帶著這三十個孩子去了。
另外再從精壯的護院裡,挑了兩個身手不錯的撥去了徐達駿身邊。
一晃,就到了五月十一,徐三郎大婚的這天了。
徐茵茵在備嫁中,今兒不能去旁觀見證這份熱鬧,只早早的給了三哥祝福,送上了一份大喜的賀禮。
而徐達駿這個已經幫著大哥二哥迎了兩回親的輕車熟路,今兒照樣騎著大馬帶著一群好哥們隨徐三郎往蘇家去迎親去了。
現宜陽府誰人不知道徐家,誰人不認識徐家人,今兒徐家大房辦喜事,整個宜陽府也是熱鬧得很,百姓們捧場,都跟著迎親隊伍後頭看熱鬧去,一邊探討著等過幾天郡主和狀元公大喜的日子又會是怎樣的熱鬧呢。
蘇家因蘇童生教算學教得好,那在城東這一帶也是很有名聲的,今兒整個錦繡街也是熱鬧得很,街坊自發的幫著在自家門前都掛了紅燈籠,從街口一直到街尾,入目的皆是一片紅色,喜氣極了。
迎親隊伍一進了錦繡街,就被街巷的孩子們蹦蹦跳跳的圍著說著吉祥話的討要喜糖喜果。
一路熱熱鬧鬧的到了蘇家門前,自然少不了的要經歷攔門這一遭的。
不過徐達駿帶著一群好哥們呢,作詩對對那都不是問題,蘇家也不是真的要攔著新郎官不讓進去,這不,不多時,一群人就一路衝進了內院,到了新娘子的閨房外。
新娘子由其兄長背出,在花廳裡拜別父母家人,哭著被背上了花轎,迎親隊伍再度吹吹打打起來,往金臺巷的徐家大房所在的宅子回。
拜堂成親,禮成。
大喜這天徐茵茵雖沒能到席,到第二日的認親她卻是在的。
蘇氏生得一張圓盤子臉,臉頰還有梨渦,笑起來格外的好看,性子也是率真活潑,跟徐三郎很是相配。
一大家子熱熱鬧鬧的吃了一頓認親飯,徐茵茵便又繼續回去待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