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他們平陽縣從去年起成了嘉成郡主的封地,郡主大善,心懷百姓,直接免了他們平陽百姓三年的賦稅,而後又讓鄧大人起頭帶領著百姓們種麻種棉花種桑養蠶,郡主還在縣城建了織坊,提供了織布機,大量僱工,織麻布棉布的,往外銷售,引得不少外來的貨商來進貨走貨的,這一年的,車隊他們見了不少,但像這麼大陣仗,這還是頭一回呢!
這可不像是商隊,倒像是哪個大戶人家出行,但怎麼就進城來了?這個點,也不到停下來就地歇息的時候啊?
縣城就這麼點大,車隊剛進了城,縣衙這邊的鄧起福就收到了訊息。
就兩條街,車隊頭出了街口,車隊尾才走進來完呢。
鄧起福帶著人急急趕來,正好同車頭碰上了頭。
他一看前頭馬車兩邊騎馬的朱成馬寬,就知道自己沒有猜錯,當下跪了下來,拱手道:“下官鄧起福,恭迎郡主大駕,郡主萬福金安!”
平陽縣小,再加上鄧起福一心為民的,每天上山下鄉的深入人民群眾之中,是以,百姓們就沒有不認識鄧起福的。
見他突然帶著人跑上街來,而後對著車隊就跪了下來,嘴裡山呼郡主金安,百姓們一愣,反應過來,頓時也嘩啦啦的跪了一遍,激動的大喊:“參見郡主!郡主金安!”
他們可不是隨波逐流,這跪下行禮那叫一個心甘情願樂意至極,他們是郡主封地的子民,郡主大恩,免他們三年賦稅不說,還為他們提供了生計,建造織坊,僱人做工織布,讓他們種桑種棉。
他們心裡對郡主之感激,那可是滔滔不絕的,好些人家裡還供上了郡主的長生牌位呢!
只可惜一直沒見過郡主,這下好了,郡主竟然大駕光臨平陽縣,他們也終於可以給郡主磕頭,好好的感謝郡主的大恩了。
第一輛馬車裡坐著的被鄧起福帶人和百姓們齊齊對著跪下衝著喊郡主金安的徐春山和徐老頭:.
第二輛馬車裡的正主徐茵茵:.
她微微掀了車簾,看著外頭跪下的烏泱泱的百姓,還有好些問訊匆匆往這邊趕來的百姓,心裡的滋味一時間也是感慨難言的。
百姓,就是這樣淳樸簡單的人,只要誰對他們好,他們是真的真心實意的感激和擁護的。
徐茵茵怕自己下了馬車去更要引起轟動的騷亂,但不回應也覺得對不起百姓的這一跪。
當下敲了敲車壁給朱成示意。
朱成得了示意,當即出了面,代表郡主讓百姓們都平身,對百姓們一番安撫,道郡主只是路過,大家都忙自己的去吧,不要聚集,有序散開,千萬別推搡擠讓,注意安全。
事實上證明,徐茵茵想多了,她可低估了平陽百姓。
朱成一番話一出,百姓們都極其自覺的生怕驚擾到了郡主,齊齊又磕了一個頭後,就自發的起身散去,一點都不逗留的,一點亂子都沒生,比有人維護秩序組織分散都還要有井然有序。
馬車裡的徐茵茵看著這一幕,也是忍不住笑了,她這封地的百姓們,還真是可愛淳樸極了。
她也真心希望這些人都能過得富足起來,豐衣足食,吃穿不愁。
而現下,主要支撐這些的,便是建在城西的織坊了。
織坊佔地十畝,一間間的織房錯落有致,寬敞亮堂,裡頭一架架織布機都在井然有序的執行著,坐在織布機前織布的婦人或年輕姑娘一個個的頭戴布巾,乾淨利落。
機杼聲響徹整個織坊,安穩又平和,使人心生寧靜。
徐茵茵一行在鄧起福的帶領下參觀了織坊,看過了女工們織布,也看過了庫房存放著的成布。
徐茵茵仔細聽鄧起福彙報了縣內民生,種麻種棉養蠶的情況,又聽織坊大管事黃大平彙報了織坊事務。
黃大平來平陽縣所做的事徐茵茵實在是滿意,對此,大大的讚賞了他一番,給了他一個大紅封,知道黃大平的媳婦平安誕下了一個女兒,徐茵茵還專門讓連翹包了一個實心的平安金鎖給他的女兒,以此表達對黃大平這一年在平陽縣的辛苦做事的看好和肯定。
並且,為了表示對鄧起福這個縣令的肯定和看重,徐茵茵言語嘉賞肯定了鄧起福一番並給他發了一個大大的開年紅封之外,同樣也給鄧起福的夫人和兒女都各送了一份不重卻也不輕的表禮。
平陽縣的情況越來越好,相信兩年之後,就算恢復賦稅,平陽縣也會一步步的提上中縣甚至是中上縣的。
徐茵茵實地看過之後,更加的有信心,且放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