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個俊秀少年,怎麼會放這麼古怪的風箏呢?
方從雲遠遠看到放風箏的徐達駿,心道果然如是!
他先才就有預感,能放這樣古怪的風箏的人,整個州城估計也就徐達駿有可能了。
葉緒然等人看到徐達駿,也是驚奇不已,連忙大步靠過去。
“達駿!怎麼是你在放風箏啊!”
“就是就是!達駿,你這風箏在哪裡買的?做得好生奇怪!”
遊遠新等人一見他們這些同年跟這放風箏的少年還是相識,不由也覺得是自己人了,都好奇的問起想問的來。
“是啊,這風箏是何人做的?能想出做人形的風箏,確實是想法新穎,但好端端的,為何要做豬臉人身和猴臉人身的風箏呢?”
“還有,這豬臉人身和猴臉人身,也勉強算是人,但四個人裡面,怎麼又摻進了一匹白馬呢?這又是何講究?要做人便都做人要做動物便都做動物,怎麼會混合在一起呢?”
“.”
徐達駿知道每年重陽節,這棲霞山上都會有不少人來放風箏,俗稱風箏大會,想著上輩子常跟徐茵茵一起去放風箏的事,徐達駿也坐不住,也想來湊回熱鬧。
去年他剛到州城,忙著熟悉地方呢,沒顧得上,這不,今年他老早幾日就在準備著做這個風箏了。
既然要放風箏,放什麼燕子金魚蝴蝶的有什麼意思?自然是要來點不一樣的嘛!
他思來想去的,就想到了這西遊師徒們。
當時在做的時候,他的老師程山長就已經好奇的問過他了,老師是個性子很好的人,見他做這不倫不類的風箏,卻沒斥責他,而是先問他為何想到做這樣的風箏呢?
然後啊,他就跟老師說了一個故事。
老師聽了這故事,今兒高也不登了,還在回味沉思這故事呢!
先才他帶著這風箏到了山頂,準備放的時候,就已經吸引不少眼球了,等放了起來,陸陸續續尋過來的人更是不少,喏,沒瞧見嘛,那左右前後一堆堆的,都是被這師徒們給引來的。
眼下見又引來了一群人,這群人人還有自己的好友們,徐達駿不由笑咧了嘴,將線軸給墨臺先拿著。
他則盤腿坐了下來,看著一群好奇的人,以及周圍沒靠近卻都支著耳朵的人,緩緩笑道:“這風箏是我做的,為何要做這樣的的風箏,這便要從一個故事說起了!”
“傳說東海有個傲來國,海中有座山名曰花果山.”
故事太長,一時半會兒都說不完,且過程中還總有人忍不住好奇出聲打斷。
“孫悟空的老師菩提老祖為何不讓孫悟空學藝離開後說出自己的老師是誰?”
“猴子吃桃是天性,為何會派孫悟空去看管蟠桃園?”
“孫悟空學了七十二變,為何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不變小跑出來呢?”
“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十萬天兵天將都不是對手,為何在取經路上會對那些妖怪束手無策?”
“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究竟是誰死了?”
“.”
對此,徐達駿忍不住想,還是老師好,老師聽了故事都沒有問他這麼多問題。
終於將故事都大概的說完了,徐達駿不由重重的呼了一口氣,下次可千萬不要再顯擺什麼故事不故事的了。
這些騷年們,問題都快將他給包圍了,有些他都回答不上來。
最後只能故作高深道:“這故事是我曾經偶然從一位雲遊高人口中聽來的,至於諸位的諸多疑問,我想,這便是這個故事要教給我們的道理了,或許,我們可以自己慢慢的去摸索領悟——”
哦!
一眾文人們恍然大悟般,心中對這佛神靈猴的故事那可真是意猶未盡,若不是時間已經不早了,還真想留在這山上慢慢的討論呢。
不過也不急,走走走,一道下山去,路上慢慢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