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道:“我那莊子有好幾個院子的,人多也住的下的,還有個荷塘,那塘裡的藕炒來最是爽脆可口的,眼下正是能挖藕的時候,你們去了可得好好嚐嚐那藕。”
徐茵茵聽得都吸溜了一口口水,她最是愛吃藕的,“好。”
溫氏又說起一路上要經過哪些地方,出發當晚要歇在哪裡最好云云的。
說著,想到什麼,她話頭一頓,而後衝徐茵茵擠擠眼睛道:“你聽說沒?榮家鬧了分家,二房分了出來,跟大房三房都斷了親呢,鬧得挺厲害,聽說榮老太太都給氣病倒了,前些日子,榮大老爺帶著老母和三房遷回老家去了。”
“聽說那病了一場的常氏帶著女兒沒離開,想來是心繫於女兒親事,怕回了老家那鄉下之地,再看女兒找不到好人家了,畢竟曾是侯府千金,這心態上還沒轉變過來呢。
聽說常氏託了胞姐,將女兒寄養在了喬家,託喬夫人幫著給女兒尋一門好親事呢!”
溫氏神情裡也是頗有些不理解,“你說說,他們家是怎麼個事,京裡頭誰不知?非要留在京裡頭找人家,能找到什麼好人家?要我說還不如回老家去,依榮家姑娘那相貌,說不得還能找著一戶殷實不錯的人家了,這常氏,也是不知道怎麼想的。
對了,榮姑娘是住進了喬府,這常氏卻也識趣,沒硬也厚著臉皮住進去,聽說外頭另賃了宅子帶著幾個陪嫁住著的,好像就住在什麼麗都坊來著。”
榮家被薅奪了侯爵,什麼也不是了,又鬧了那麼大的笑話,哪還能在這裡待得下去,又不是土生土長的京城裡,回老家也是自然。
不過二房分了家,二老爺手裡的小差事沒丟,靠著這個,日子過得平淡點,在京城裡也不是活不下去,自然不肯回老家去了,再者,那榮二太太的孃家還在京城呢。
這能理解。
不過,常氏帶著女兒不肯回老家?明明榮大老爺都回去了,這可真是——
還妄想著想給女兒說門貴親,也無可厚非,端看誰家這麼傻吧,便是看在喬府的面子上,也不盡然吶。
但徐茵茵聽得常氏在麗都坊賃的宅子住,便忍不住挑了挑眉。
這麼巧嗎?
不怪她多想,她本來也不想上午那瘋馬的事了,但這廂得知榮家其他人都回老家偏這常氏為著女兒親事不肯走,還好巧不巧的就正好住外面跟那瘋馬有關的麗都坊。
徐茵茵思索了一晚,翌日一早,她便吩咐了郭嬤嬤去麗都坊走一走。
不過正午時分,郭嬤嬤回來復話,很有所得。
那常氏賃住的宅子,竟然好巧不巧的就在那養馬的人家的對門。
無巧不成書,可這也太巧了。
要說沒問題,徐茵茵用腳指頭想都覺得不可能。
沉吟一番,徐茵茵喚來了劉耿,讓他帶兩個細心機靈的人盯著點麗都坊。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提防點也不費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