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方兄,徐兄!你們二位也是來參加弘廬書院的入院考試的,不知是哪位先生舉薦?哦,周某是蘇先生舉薦的。”
要想參加弘廬書院的入院考試進去弘廬書院求學,那必須都要書院裡的先生舉薦才行的,而弘廬書院也有規定,每年所取學生有定數,是以,每位先生每年的舉薦名額最多隻有五個。
知道是哪位先生舉薦的,還是能知曉些資訊的。
就比如,周品仁先才已經跟其他幾人互通有無過了,而後那幾人隱都有向他看齊的意味。
只因這蘇先生乃是弘廬書院的副山長,地位僅次於山長之下。
徐達駿一看這人那雙眼睛,便知這丫不是隻好鳥,雖然他才學比不得人,但他看人嘛,還是一看一個準的。
他們是哪位先生舉薦的?說出來嚇死你!
方從雲拱手,還未接話,這時,外頭又有幾名學子被小童領了進來。
那之中,還有周品仁的熟人,他忙著上前寒暄去了,倒沒顧上這一茬,等他寒暄後,想要過去再搭話時,又陸續有學子進來,一撥一撥的,很快,這穿堂中就擠滿了人,粗粗一瞧,少說也有三四十人。
而後,便就有一位書院的先生現了身,召集他們一起進了裡頭大堂中,準備應考。
是以,周品仁最後也沒能知道方從雲二人是誰舉薦來的,倒也不放在心上,他可是副山長舉薦來的,這一撥人,還有誰比得過他?
不出意外,他們這批人只要透過考試,那就是一個班的同窗,如此,他可不就是這個班的領頭人?
所有應考的人都由書院提供筆墨,考桌早就排布好,眾人領了考卷,便找位置落座,開始作答,在午時之前,隨時答完隨時都能交卷,午時一到,不論答沒答完,皆要停止作答。
徐達駿拿到考卷,先大概掃了一遍,這題出得倒有趣,前面是二十題貼括,最後則是寫一篇四書命題的文章。
所謂貼括,就跟後世的填空題類似。
二十題都是出自四書五經,考的就是你知識積累的夠不夠,至少,若是你不能通曉四書五經,這種藏一半露一半的貼括題,估摸你還真不定能都答對。
好在,他別的不說,四書五經還是背得挺熟的了。
當下動筆唰唰唰,不多時,就將貼括題都給作答好了。
方從雲看著這貼括題,第一時間也是想著這題徐達駿肯定是沒問題的。
等看到那四書命題的題目,倒是微微一蹙眉頭,“志士仁人”。
果真是比縣試的題目難多了。
方從雲稍微思索一番,隨即落筆承題。
這邊,徐達駿看著這道題目,也是凝眉想了半晌,才緩緩落筆。
他的文章還欠些火候,即便是沒少看別人的文章,也沒少寫少練,但要寫出讓人大為讚賞的文章,那還是不行的。
這點他自己也知道,只能盡力而為,拿出最好的狀態來寫唄。
考完之後,結果自是沒有立馬出來的,那位先生讓小童引著他們前往書院飯堂先用午飯,用罷午飯再回來寓文館,等候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