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金國新皇未立,政體不穩的時機,蒙古集結五萬兵馬,準備攻金。
這一天,旌旗獵獵。
居中的軍中內,成吉思汗一雙虎目露出精光,望著下面坐著的諸多大將,如一頭雄獅巡視著自己的子民。
成吉思汗道:“勇士們,我們打敗了王罕,征服了乃蠻人,現在我們蒙古兵強馬壯,已經不用再依靠金國生存,是時候報仇了。”
“我們要為俺巴孩汗報仇。”
大帳內,諸多將領大吼道:“報仇,報仇。”
第二天,大軍開拔,大軍兵分兩路,其中一路更是成吉思汗親自帶領。
一支大軍由哲別帶領,直奔中都,有意思的是此次郭靖也跟著去了,在哲別手下,自領一軍,劉安民在旁輔佐。
成吉思汗則從居庸關而過,一路打到涿州,甚至河南等地。
而金國派來的軍隊不堪一擊,被蒙古騎兵打的落花流水。
眼看蒙古都打到京都周邊了,金國整個高層著急了,隨後被完顏洪烈說服,就這樣,在外敵入侵的情況下,完顏洪烈登基稱帝。
之後,完顏洪烈更是以太子完顏康監國,御駕親征,鼓舞士氣,金國士兵算是勉強抵擋住了蒙古的入侵。
好在時間此時已經進入了冬季,蒙古人撤兵,這一次戰役並沒有達到成吉思汗的目的,準確的說這一次,只不過是一連串以試探為目的的突襲和以掠奪為目的的遠征。
不過蒙古的撤退,也給了金國一個重新組織北方和西北防禦力量的機會。
這個冬天,西夏也派來使者,表示對金國新皇的祝賀,以及商議兩國聯合應對蒙古這個強大而又兇殘的鄰居。
完顏洪烈不是歷史上的完顏永濟,胸有謀略,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因此對西夏表示的聯盟,很是重視。
……
年後,西夏,中興府城外。
戴道晉站在高臺,望著下方的黑壓壓一片。
三千人馬站在校場,寂靜無聲,只剩下旌旗作響。
鐵鷂子,西夏的重灌騎兵部隊,原本是西夏皇帝的護衛軍,但到了現在,鐵鷂子已經成了西夏兵種作戰的主力軍,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突擊敵陣。
西夏最厲害的兵種,除了鐵鷂子之外,便是山地步兵,鐵鷂子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和金國的鐵浮屠相似,都是極為厲害的重灌騎兵。
但鐵鷂子這支騎兵,只有三千人,只因他們的戰馬和武器盔甲,都要求奇高,造價昂貴,養三千人的鐵鷂子,和養兩萬人的步兵的耗費幾乎相當。
為了節省開支,鐵鷂子的選拔方式基本是世襲,父親的盔甲傳給兒子,兒子的盔甲傳給孫子,祖祖輩輩的流傳,造就了流淌在血液裡的武勇。
戴道晉望著這支部隊,扭頭問道:“嵬名令公,能否再拉起三千鐵鷂子?”
嵬名令公想了想,皺眉躬身道:“啟稟陛下,三千鐵鷂子耗費頗多,且須得從五大監軍司內抽調勇武善戰者,才可組建,非一朝一夕之功。”
“抽調勇武善戰之人倒是好辦,但所花費銀錢……”
戴道晉點了點頭,隨意道:“國內的那些寺廟佛院,聽說都富的很吶,如今國難當頭,是否能慷慨解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