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來此次行動路軍等人擊殺的感染體就多達八十萬,比感染體群的十分之一還多一點。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普通感染體,只有一小部分是變異感染體。
雖然看起來戰果比較客觀,但實際上感染體群還剩六百多萬,威脅依舊沒有減弱。
而沒有了路軍等人的阻撓,感染體群的前進速度明顯更快了。
行進的同時控屍者還不斷調整感染體群的陣型,比如把近兩百萬只普通感染體放在最前方,充當第一梯隊。
這些感染體大都是D階,甚至連無階都有,幾乎是進化失敗的“殘次品”,控屍者打算讓它們當炮灰,吸收第一波火力。
第二梯隊由上百隻S階暴君感染體和近五萬B階雙錘感染體還有三十萬C階精英感染體組成。
它們都是變異感染體,實力比前面的兩百萬只普通感染體強了百倍不止,整個感染體群中全部的暴君感染體都在這裡了。
要知道感染體群可是有七百萬之多啊,居然只有一百隻暴君感染體,足以說明感染體的進化之路有多麼艱難。
把暴君感染體放在第二梯隊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想讓它們充當進攻的主力。
畢竟路軍的A階恐龍很多,也只有比較強的暴君感染體能進行抗衡。
第三梯隊的感染體數量就比較少了,由上萬只A階舔食者和上萬只A階渾身長著綠毛的感染體還有五萬只C階精英感染體組成。
如果路軍在這裡,就會得知這又是一種新型變異感染體,名稱是裂口者。
裂口者的體型和精英感染體差不多,特點除了渾身綠毛之外就是它的口部沒有嘴唇,也沒有牙齒,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圓形的炮口。
它的能力也很特殊,可以從口部噴吐出一種強酸,能夠覆蓋五六米的範圍。
噴吐的距離是一百米,比舔食者的五十米攻擊距離多了一倍。
如果說舔食者的攻擊是單體的,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那裂口者的攻擊就是範圍的,各有各的特點。
它們兩種感染體組成的第三梯隊也承擔了感染體群的全部遠端攻擊,能夠從很遠的地方攻擊敵人。
而精英感染體雖然沒有遠端攻擊,但它們可以給舔食者和裂口者充當“炮臺”。
通俗點說就是把兩種感染體舉起來,能夠讓舔食者和裂口者獲得充分的視野,可以攻擊更遠地方的敵人。
還能給舔食者和裂口者提供保護,畢竟這兩種遠端攻擊的感染體實在是太脆弱了。
第四梯隊還是由普通感染體組成,只不過這些普通感染體清一色C階,數量在三百五十萬左右,整體實力明顯比第一梯隊的普通感染體強上幾倍。
它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充當後備軍,等前方的普通感染體死完再補上,或者哪裡需要就去哪裡。
至於黑刺感染體和掘地者,它們沒有待在梯隊裡面,一半在側翼,一半在地下,和戰場有些許分隔,估計控屍者是打算讓它們必要時刻發出偷襲……
而控屍者就更不用說了,隱藏得很深,到處都看不見它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