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的書桌左右,亮著四支牛油蠟燭,每一根蠟燭都有小孩胳膊一樣粗細,將房間照的十分明亮。
不僅如此,書房裡還點著幾個火盆,使得房間內溫暖如春。
裡面的擺設也和其他豪門世家的書房差不多,裝修奢華,器物無一不是精貴的。
不過也有和豪門世家不一樣的地方,
書房內既沒有小廝,也沒有丫鬟。
而書房的主人林昭,已經二十多歲了。
在外人看來,這林昭過的簡直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當然,苦行僧們也希望有這樣的生活。
看著哥哥一邊思考一邊揮毫,黛玉眼中閃過一絲心疼,暗暗地嘆了一口氣,默不作聲的到了桌前,取過形貌近似歪嘴鑷子的燈芯剪,挨個把那牛油蠟燭的燈芯剪平。
“妹妹來了,正好,你過來替我研墨。”
眼見那燭火穩定下來,書桌後面的林昭抬起頭,看見黛玉的身影,便露出了笑容。
四大丫鬟和容嬤嬤遠遠地站著,無一不暗暗點頭。
自家大爺,果然是兄妹情深的君子。
昨日給林昭剪燈芯的是香菱,都做好紅袖添香夜讀書的心理準備了,結果林昭卻淡淡的吩咐她去好好休息。
聽了哥哥的吩咐,黛玉抿嘴一笑,順勢繞到了書桌側面,拿起搭在端硯上的大半截徽墨,不急不緩的研磨著。
而林昭則是繼續撰寫文章。
原來前段時間,皇帝要他這個善財童子提供一些開拓財源的思路,林昭便隨口說松江開埠。
並結合他的治國思路,松江的地理環境,描繪一下松江開埠之後財源滾滾的前景。
這松江處於長江入海處,不僅有良港,又有河流聯通江南各府,還匯通運河,連線天下,江南地方,富貴千年,比長安這個天子之都還要更勝一籌,且江南工商發達,人手也不會缺乏,地利人和。
如今不比大明禁海了,大周太祖建國之後,恢復了大唐風度,逐漸恢復海貿,但開的不過是廣州、杭州、泉州等幾個千年港口。
但是詳細檢視華夏地圖,這松江府才是大周最適合開埠的所在。
但林昭只是將前景、規劃以及一些相關制度說出來而已。
畢竟他是錦衣衛都堂,是拿刀查案的,不是地方父母官。
松江開不開埠,也只是他的建議。
決定權在天子,在內閣那裡。
一開始孝德帝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轉了一圈,孝德帝發現,自己手頭有機變人才,有權謀人才,有治國理政人才,甚至有能征善戰的人才。
但是想找一個能夠從頭到尾,有計劃有制度的開創一個局面的人才,竟然寥寥無幾。
無論是內務府,還是戶部,都對如何開埠兩眼抓瞎,不知所措。
所以,這個提案轉了一圈,又回到了林昭手中。
詳細寫一篇松江開埠的規劃書,對於林昭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是口中念一句“急急如律令”的事。
但林昭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挑燈夜戰,一句話一句話的琢磨,來回修改,已經摺騰了兩三個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