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西遊取經工程取得完美成功。
但是封舟的突然出現,卻讓一切出現了變數。
他在大唐和靈山之間,建立了一個佔地萬里的強盛國家,這個國家不但國富民強,而且注意引進東方先進的文化,同時建立了一個嚴謹的智學(科學)體系。
雖然這個國家強勢的是道教,可佛門也佔據了足夠的份額。
曾經有詩人贊曰:“明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足以可見佛門的強勢。
但是這一切卻和靈山毫無關係。
大明朝的佛門寺院香火再旺盛,祭拜的人再多,信念再虔誠,祭拜的也是封舟這位佛陀。
祭拜的也是封舟傳經,自證佛陀、菩薩、羅漢的諸多修士。
靈山絲毫感受不到,也享受不到。
如果是這樣,世尊如來也就認了。
畢竟封舟乃是人間至尊,國家強勢無匹,百姓富足向上,佛門勢力不比靈山弱。
就算拼著分裂的危險,靈山佛門也未必乾的過明朝佛門。
所以如來也只好嚥下這口氣。
但是唐僧師徒的不受控制,則讓如來感到西天佛門與東土佛門分裂的危險。
那唐三藏本來是大唐十幾萬僧人裡面選出的佛法最精湛的,若是他取經完成之後,由他如來佛祖敕封,給他們五人一個個證道果位,那麼西天佛門對於東土大唐佛門的領導作用們就會進一步加深。
而觀音菩薩在裡面的參與程度,使得東土大唐的佛門,幾乎就在西天靈山的掌控之下。
但是因為迦葉、阿難的索要人事,導致的師徒五人看到無字真經而自證成佛,造成了靈山對東土佛門的掌控力漸弱。
儘管唐三藏的本體是世尊如來釋迦摩尼的嫡子羅睺羅,但這並不能代表什麼。
牽扯到理念之爭,牽扯到權力之爭,父子血脈聯絡簡直不值一提。
古往今來,因為理念和權力之爭,父子相殘的戲碼絡繹不絕。
唐三藏的結拜大哥,便是弒兄殺弟囚父上位的好榜樣。
尤其是大雄寶殿之上,面對佛祖淡化“索要人事”的話語,這羅睺羅直接一句“我等無人事,你傳真經否?”,將東西佛門的裂痕直面在諸佛、諸菩薩、諸羅漢面前。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迦葉、阿難兩位尊者,此刻正在靈山旁邊的五行山下被壓著呢。
而這兩位的師父,正是世尊如來!
因此這個訊息傳遍三界之後,所有人都認為,西遊取經的虎頭蛇尾,最大的責任人便是世尊如來。
至於阿修羅界的萬佛之祖阿彌陀佛會怎麼想?
他當然會無動於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