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二年春,淮南饑民攻佔滁州,十日後進抵揚州城下,殺淮南名將高倫,一時天下震動。武寧軍節度使王智興上奏朝廷,請求率軍南下平息民亂。
王守澄斟酌再三沒敢答應,淮南是大唐的稅賦重地,決不能讓野心勃勃的中原藩帥染指,今日若準了王智興,明日何進滔、韓弘、李全忠、史憲誠乃至李茂都要求出兵南下,朝廷如何應對?若他們借剿匪之名把淮南蹂躪的千里無人煙,斷了朝廷的稅賦來源,豈止是要了自己的老命連帶著把兩百年大唐江山也斷送了。
王守澄阻止了王智興南下企圖,卻也在慌亂中暴露了朝廷的軟肋,朝廷的軟肋就是南方賦稅重地兵備異常虛弱,當權者最怕河北和中原的藩帥南下折騰他們的糧倉。
王智興們心花怒放,於是紛紛上奏朝廷,要求出兵平亂為國解憂,王守澄只得一面肉疼地拿出大把的真金白銀來安撫,一面以皇帝的名義下詔南方各道擴充兵力以自保,斷了北地藩帥的覬覦之心。
流民武裝終究是烏合之眾,在各地官府的打擊下,漸漸銷聲匿跡,王守澄們漸漸佔了上風。王智興們一看,自己的籌碼被對手黑了,這可怎麼得了。
在各自的狗頭軍師的建議下,各鎮紛紛選派出心腹將領改名換姓南下,或收買流民首領為己所用,或火併盜匪首領,接管盜匪武裝,或乾脆另起爐灶,自己拉桿子造反。
他們有人、有錢、有靠山,勢力迅速壯大,他們煽風點火,將本已熄滅的反抗之火重新點燃。中唐以後南方局勢相對平穩,朝廷對地方控制得力,各道節度使、觀察使們定期輪換,確保不會坐地生根,對各道的軍馬數量和質量控制的很嚴,除緣邊的西川、東川和安南、桂管、邕管、容管等地軍力稍強外,其他地方的軍力都很一般。
元和初年鎮海節度使李琦舉兵造反,李純調動兵馬一鼓而定,前後不過兩三個月,而討伐淮西、淄青、成德等鎮則打打停停,耗費十幾萬軍力,持續時間有時長達數年。
因此南方各道對這些組織嚴密、軍紀嚴明,擁有嫻熟戰役戰術的“盜匪”完全束手無策。擴軍之後兵馬多了幾倍,戰鬥力依然弱的可憐,一座座城寨被攻破,官吏被殺,倉庫被搶,盜匪勢力越來越大,不僅橫掃州縣,甚至連揚州、洪州這樣的名城大邑也不再安全。
南方流民四起時,中原的流民也揭竿而起,中原受災嚴重,官府的盤剝依然嚴酷,沒有了活路的饑民只能揭竿造反,聲勢比南方更加浩大。不過中原藩鎮普遍軍力強悍,流民未成氣候前即被殘酷鎮壓,造成了大片大片的無人區。
至於河北,災害也不輕,只是河北青壯盡在軍中,耕種者盡是老弱,想反卻無力反。無奈只能坐著等死。
幽州境內也是收成銳減,所幸這年遼東豐收,兩地豐歉相抵基本平衡,也就沒有發生大的流變。
右廂的清肅已經接近尾聲,主事以上被隔離了三分之一,幹探以上被隔離了五分之二,這些人中一小部分人罪證確鑿,非死不可的,但大部分人罪證不足,或只是偶爾失足,還有挽回的餘地。
李茂簽發了一道命令,將那些尚可挽回的失足者組織起來分批分割槽遣往南方。
“每個道,所有重要的州縣、關津和商業集散地,都要安排人,讓他們長期潛伏下去,坐地生根,以待將來。經費讓他們就地籌措,給他們啟動資金,若是生意失敗還可以酌情貸款給他們,但要注意一個度。他們是戴罪立功,只有立功才能重新歸隊。”
秦鳳棉接過李茂簽發的命令,又請示道:“秦夫人想陪秦總管去鄆州求醫問藥,問了幾次,該如何回應她?”
李茂問:“秦總管的傷還是沒有好轉嗎?”
見秦鳳棉搖頭,李茂道:“我回頭去和她談談。”
秦鳳棉前腳剛走,蔡文才旋風一般闖了進來,說道:“李聽死了,昨天夜裡。”
李茂道:“死了?右廂為何不報?”
蔡文才道:“秘不發喪,是齊總管佈設的一顆釘子探聽到的,八百里加急送來,現在整個河東也沒幾個人知道。”
李茂道:“好事!把秦鳳棉叫回來,你立即起草文書,叫胡斯錦設法發動朝官奏請李愬為河東節度使。李愬只是幌子,我要推李絳上位。這真是天賜良機啊。”
李茂一時興奮,親自跑到參謀廳找常木倉,要他把立即把駐紮在遼東的各部兵馬調回幽州來,另外由燕北和幽州各抽精銳組建一支精兵,準備隨時開赴河東。
常木倉立即囑咐作戰科擬定計劃,卻又不解地問:“河北乃大唐龍興之地,王守澄豈肯撒手?河東軍力不弱,保守勢力強大,豈肯讓咱們插手進去?”
李茂笑道:“只要李絳入主河東,一切便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