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第501章 打他個天翻地覆4 下一章:第503章 戰後重建要加快速度
金梯邕這些天想了很多,對後事的安排也十分詳盡,他寫了兩封書信,一封給新羅王金重熙,一封給攝政相金彥升,詳細奏報了遼東之戰的始末,對成敗得失做了深刻檢討,最後向二人表白忠心,即便做了階下囚,也絕不向李茂投降,寧可自裁, 廣告
他又交給心腹一封家信,讓他儘速回國去做些安排。
軍中親貴子弟他早已分批送回國去,他們來軍中只是為了積攢經歷鍍鍍金,非但幫不上忙,還常拖後腿,但這些人他一個也不能得罪,還得抽出相當的心力捧著、哄著。
進軍東州前金梯邕把他們留在了遼東城,然後視戰局變化,再做進退打算,東州戰事陷入膠著後,他便將人陸續打發回國,金梯邕將他的特權運用到了極致,每個人走前都官升一級,予以旌彰,遼東之戰雖敗,他們的日子還要過下去。
軍中的精銳和文職人才,乃至優秀工匠,也一體打發回國去,新羅國經此挫折,元氣大傷,但只要人在,將來就還有崛起的機會,若連人都沒了,這個國就真的完了。
一切都安排好後,金梯邕給李茂寫了封信,表達了議和的願望。
李茂回信:除非新羅人無條件投降,否則不予議和。
金梯邕將李茂的信展示給眾將看,軍帳內哭聲一片,李茂倚為腹心的三座城池他們一座也攻不破,國內已經斷了他們的糧草,他們的存糧所剩無幾,不要說還有李茂虎視眈眈,就是李茂放他們走,他們也回不了國了。
已經窮途末路了,除了投降別無他法。
自然也有死硬分子堅決不肯投降,叫囂著寧可全體玉碎也絕不與李茂媾和,面對反對聲音,一向以軟、疑、散面目示人的新羅統帥突然變得鐵石心腸,面目猙獰,誰有異議斬誰,二話不說,推出去就吃刀。
真有不信邪的以頭試刀,結果是他們的人頭在大帳外堆成了一座小丘,
金梯邕回信答應無條件投降,李茂劃出六處受降地,要求新羅人解除武裝列隊前往。
最大的一處受降點設在西甲營,新羅帥金梯邕親自領隊前往投降。
受降的是第三師統領誨洛可,這裡是他族人的家園,由他受降最為合適。
受降持續了兩天,這中間出了一些小意外,所幸總體平穩,沒有釀成大的禍端。受降完畢後,李茂令將兩萬七千名新羅卒打亂建制後分配給第二、三、四師,新羅軍隊級以下編制不動,隊級主官集中在軍官訓練所輪訓,抽調軍官和軍校生入隊改造。
至於中高階將領則一律遷入東高城內看押。他們中除極個別將領,李茂是不會用的。
龜甲山下的新羅軍就地向常木倉投降,改編之後,兩名主帥宋夢龍、李紅水和四十名中高階將領被押送到東州城看押、改造。
至於附屬於新羅軍的近十萬民夫,李茂也一體接收。
李茂的胃口很大,想一口吞下兩萬七千名新羅軍和附屬十萬民夫,但遼東的經濟條件無法供養這麼多人吃飯,執行者只能靈活變通,故意對病弱士卒和民夫放鬆看守,放任他們爬牆逃走。
民夫多由新羅國徵募來,絕大多數都有家室,此刻他們歸心似箭,與家人團聚的憧憬戰勝了對現實的理智,驅使著他們義無反顧地奔向茫茫雪原。
在遼東之戰基本結束後,一幕人性掙扎的悲喜劇卻在悄悄上演,主角是新羅國的十萬民夫和逃兵,茫茫雪原是他們的舞臺,天寒地凍、缺衣少食是舞臺的背景,這場悲喜劇以喜劇開場,以悲劇結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未能返回新羅。
東高城下,新羅人一敗塗地,但遼東之戰還沒有最後結束,金梯邕歸降前,將所部精英盡皆遣送回國,對不願投降但也不阻擾別人投降的人,也網開一面,允許他們離隊回國。
這些人還在回國的路上,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一時精英。
李茂以石雄為左陸軍主帥、馬和東為右路軍主帥,率輕騎沿途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