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知道突吐承璀在李淳心中的地位,光一個劉希光未必能扳倒他,打蛇不死反被蛇咬那就太不划算了,而且到目前為止他跟突吐承璀尚無根本性的厲害衝突,預測將來,雖難免有磕磕碰碰,但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的可能性也不大。
李茂決定放劉希光一馬,施給突吐承璀一個恩惠,他不指望突吐承璀能知恩報恩,但能保持相安無事便阿彌陀佛了。
突吐承璀拿不出什麼新茶,卻拿出了一沓蓋了吏部、兵部印章的空白告身,“我知道你現在正在招兵買馬,這些東西或能助老兄一臂之力。”
李茂欣然接納。
蘇佐明要求外放監軍,這是代他義父楊志廉表個態度:他楊志廉年歲已大,在仕途上已無進取之心,只求站好最後一班崗,平安落地。
這就意味著李淳要做什麼事,他楊志廉既不會出面成全,也不會從中作梗。
對李淳來說,這無疑是個好訊息。
議論完楊志廉的事後,李茂並沒有急著走開,他向李淳報告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右神策軍護軍中尉第五守亮的義子第五策涉嫌走私鹽鐵軍器給吐蕃。
情報是龍首山駐鳳翔管事呈報的,李茂派人核實過,千真萬確。
“走私,資敵,兩罪並罰。”李淳直接判了第五策死刑,“你出面處置。”
李茂道:“神策軍犯法自有神策軍法司處置,或交三法司議處,臣出面不合規。”
李淳道:“我記得你還兼著御史中丞,如何不能過問此事?”
李茂的確還兼著檢校御史中丞的職務,那是他外放遼東經略使時的兼職,方便他監察管內官員,自奉詔進京手這項兼職再無用武之地。
這自然只是一個技術性問題,李茂的疑問只是為了核實李淳對此事的態度,李淳現在是監國,距離皇帝的名分僅一步之遙,但這一步跨過去卻並不容易,李淳正在全力衝刺。長安最有實力的兩大軍頭,楊志廉已經表態不會擋李淳的路,另一個軍頭第五守亮是什麼態度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這老狐狸遲遲不肯表態,那就逼著他表態。
李茂親赴鳳翔,手持監國手諭調動邊軍,越境百里,將躲進吐蕃人堡寨的第五策揪出來押回了長安。
第五策可不是什麼硬漢,在回京的途中就把該說的都說了。禁軍參與走私鹽鐵、軍器這本不是什麼新聞,若非第五策這個人有些用處,李茂才懶得管這些亂七八糟的事。
因第五策的供詞裡涉及突吐承璀的幾個門生,因此老閹不辭勞苦出城迎接李茂。
把柄在李茂手裡,突吐承璀說話時的腔調都變了。
“我早說過將軍此去定是馬到成功,如何,順利吧,人抓住了嗎?”
李茂點點頭,笑道:“託常侍的福,一切都還順利。”
突吐承璀道:“那就好,那就好,這個傢伙可是個硬骨頭,據說是軟硬不吃,若是將軍有需要,只管知會一聲,內侍省有幾個慣會審訊的大行家,我跟他們都還有點交情。”
內侍省獨立成一體系,司法自專,外司無權管轄,宦官的心理多有些陰暗,整人手段之酷烈,絕非常人所能想象,老閹急著獻殷勤,除了討好李茂以獻媚外,也想過藉機下黑手弄死第五策,來他個死無對證,一了百了。
李茂笑道:“他已經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