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向庅啜都提出要去鐵箏峽谷祭拜舊日被室韋人殺害的大唐弔唁使團人員。
庅啜都對李茂的這個要求感到很為難。舊日長壽天親可汗以骨咄祿毗伽公主為迎親使,率各族大酋夫人約百人與宰相躞蹀一起遠赴長安迎接鹹安公主來草原完婚,使團在振武軍北邊大青山下遭遇室韋人伏擊,宰相躞蹀在激戰中被殺。
宰相躞蹀遇襲時,大唐邊軍反應遲鈍,接到使團求援後遲遲沒有動作,致使陷入重圍的躞蹀寡不敵眾,血戰三日夜後力竭被殺。
當日唐國皇帝李適因在安史之亂中為回鶻人所辱,一直對回鶻抱有成見。長壽天親可汗遣使求和親,李適本不預允准,是宰相李泌說服他以大局為重,聯合回鶻對抗吐蕃,緩解大唐西部邊境壓力。
李適對李泌一向信任,在回鶻人開出向大唐稱臣,絹馬貿易維持一定定額,使團進京限制人數等條件後,這才不情不願地答應了下來。
時人揣測皇帝並非真心和親,之所以做出妥協主要是宰相李泌的力勸,且所勸之言句句有理,讓他無法推拒。
做這樣的揣測是有根據的,和親雖然答應下來,皇帝的心裡卻並不情願,事事拖延,以至於使團滯留在長安不上不下達半年之久。
那些慣會看上面眼色的邊境大將或者一早就號準了皇帝的脈,室韋人膽敢越境襲擊回鶻求親使團,據說背後就有振武軍的影子,甚至還有傳言說,根本就是邊境將領假扮室韋人襲殺了回鶻宰相躞蹀。
類似的傳言給剛剛和解的唐和回鶻的關係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一年後,長壽天親可汗病逝,大唐北上吊唁使團路過鐵箏峽谷遇襲,包括副使鴻臚少卿孫杲在內的三十八人被一夥自稱室韋馬匪的人虐殺。
此中真相和振武軍被回鶻使團被襲的真相一樣,湮沒於大漠戈壁漫天的黃沙中。
在李茂的一再堅持下,宰相庅啜都只得答應陪同李茂一同前往,路上卻是磨磨蹭蹭,五百里路足足走了五天。
鐵箏峽谷本無名,因使團被圍後,夜晚常有人彈箏明志,因此得名。
這處峽谷偏離主道約二十里,至於使團為何會誤入此谷遇襲,回鶻人給的解釋是當日大雨磅礴,南北主道被洪水沖毀,使團不得已而改道,又因大雨之後,草原上的路標皆被雨水抹平,使團因此迷失了方向,不慎誤入鐵箏峽谷。
至於說接近回鶻王庭的腹心之地為何會有大股室韋人流竄行兇,回鶻人的解釋是大漠太大,草原太遼闊,即便是天縱聖明的回鶻可汗也不可能阻止兇頑流竄過來侵害他的盟友。
“事發後,我大可汗遣三萬天狼軍進剿山北室韋部,擒殺了墨隆部首領阿布。”
通譯轉述庅啜都的話,李茂連標點都不信,山北室韋墨隆部首領阿布在使團遇襲前一年因墜馬受傷而死,跟回鶻人的懲罰沒有半分關係。
鐵箏峽谷裡一夜之間崛起三十八處新墳,舊日大唐使團遇害後,回鶻人收集殘肢,拼接成三十八完整的屍骨,統統土葬於鐵箏峽谷中,稱之為唐冢,派差給附近部落,令其派專人守護,但這樣的待遇沒能持續幾年,因為回鶻與大唐之間的磕磕絆絆而結束。
三十八座墳就此湮沒於荒草之中。
這次因為李茂要來,庅啜都連夜派人搶在李茂入谷前把三十八座唐冢給盤了起來。
為了掩蓋潮溼的新土,回鶻人鏟了一些草皮覆蓋在新盤起的墳堆上,因為養護不善,草皮半死不活,反倒是欲蓋彌彰。
李茂率使團隆重祭拜了長眠於此的英靈,禮儀之隆重,讓那位在胡地生活了十幾年的嚮導也不覺潸然淚下。
自安史之亂後,大唐對這些長眠於大漠草原上的英靈亡魂就再也沒有顧惜過,對流散在草原上的漢家子民更是不屑一顧,甚至為了所謂的邦交大局,不止一次出兵協助草原部落圍剿流民建立的堡寨。
唐廷的所作所為讓流民們對大唐僅存的一點眷戀也蕩然無存。
不說那些流民,便是長眠於谷中的這三十八位被異族侵害的公家人,為了所謂的大局也沒能落葉為根,魂歸桑梓,而是悽悽慘慘地長眠於千里之外的風沙地,與枯草、頑石為伴。
記憶中,在李茂之前,尚無一個大唐朝廷官員來此祭掃。(論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