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笑道:“你說誰是無賴子,你聽好了,我叫秦墨,現居左衛左司戈,淄青道揚刀軍右廂虞侯官,大唐正八武官,你說我是無賴子?”
李方嘖嘖嘴道:“好大的一個官,既然是官,統帥在此,為何不過來參拜?”
青墨一時語塞,李師道是代李師古而來,便如節帥親臨,武官員論制的確應該參拜。這是禮數。幾名隨行的衛士在李方的嘿嘿冷笑聲中站到了青墨背後。
青墨憋的臉通紅,一隻手已經抓到了刀柄。
李茂咳嗽了一聲,在眾目睽睽下,步入押藩府幕僚班中,和張鈺並肩而立,向代李師古而來的李師道行大禮參拜。
李師道面露笑容,上前扶起張鈺和右判官周茹,獨獨不理睬李茂。
這個小插曲讓李茂心裡很不痛快,酒在口中猶如涼水,飲宴未畢便告辭而去。
蘇卿見李茂怏怏不快,便勸道:“算了,與小人鬥氣,不值當,他是代節帥而來,你只當這個頭是磕給節帥的。”李茂苦笑道:“我哪是為了計較這個頭,我是……”
李茂心裡是有苦說不出,在登州時李準曾說淄青很多人不滿李師古的苛嚴,希望李師道能出來主持軍政,李茂以為他不過是在說瘋話,李師古而今春秋鼎盛,大權在握,又有子嗣,豈會容忍有人挑戰他的權威,那些人的計劃肯定不能成功。
此後雖風聲不絕,李茂卻始終不肯相信這會是真的,因為心裡絲毫沒有準備,所以當真相突然擺在他面前時,才會驚慌失措,才會悶悶不樂。
蘇卿也不知道拿什麼話勸他,身體沉重,懶洋洋的只想睡覺,就打發李茂去小茹房裡。李茂心情不佳,小茹能覺察到,也不敢造次,服侍李茂睡了個安穩覺。
二日,有書吏催促李茂去節度使府,沒說是什麼。李茂進府後,發現警衛較平常多出一倍,心裡不免有些緊張。
迎面遇到皇甫圓,便問緣由,皇甫圓大婚之日,李茂曾替他代過班,對李茂印象不錯,便破例透漏訊息說:“你不必生疑,是好事。”皇甫圓的口風很緊,說到這就不再說下去。既然是好事,李茂提到嗓子眼的心就放了下來。
他現在還兼著堂前聽喚的職務,無須通傳便可直入中堂,這個李師古隨口設定的官職,現在也不知道還管不管用,反正李茂已經許久沒來中堂前聽喚了。
陳靜生不知道為什麼擰著眉頭,抱著一堆案牘從內堂角門匆匆出來,李茂立住腳步想跟他打聲招呼,卻被陳靜生罵了句:“沒長眼麼,要擋我路。”
李茂吃了一唬,趕緊側身讓開,陳靜生見是李茂,有些不好意思,點了點頭,卻也沒說話,抱著公牘嘀嘀咕咕走回自己的值房。
陳靜生有些恃才傲物,說話有時不免尖酸刻薄,常讓人下不來臺。不過為人很是正派,是個儒雅的謙謙君子,今日這麼失態,料必是受了很大委屈。
李茂沒有八卦人**的習慣,坐到茶房就開始喝茶,等候李師古的傳喚。坐到太陽一竿高,忽聽中堂有鼓聲,節度府內夠得著階級的幕僚紛紛走出值房,向中堂聚集而來。這鼓聲是節度使召集僚屬議事的鼓聲,又稱“二堂鼓”。
“二堂鼓”持續響個不停,一連敲了三通,這意味著不僅軍府幕僚要到中堂議事,其他幾個幕府的幕僚也要過來,這是有大事發生的徵兆。
李茂出門與會,找到押藩府的同僚,卻發現眾僚的態度都很冷淡。
節度副使李希年事已高,早已處於神隱狀態,傳言不久就又要告仕回鄉,李師道這個時候來鄆州出任觀察副使,難免讓人想入非非。
李茂跟李師道不對付,聯絡到近日的傳言,他即便不出事,也在押藩府呆不久,跟這樣一個人保持距離在眼下這種敏感時期無疑是明智的。
人性如此,李茂也不計較,他默默地站了一會,卻見皇甫尖從角門走了出來,走的風風火火,一頭撞進茶室,迅即又折身朝中堂走來,他的身後跟著四名甲衛,個個殺氣騰騰,望見李茂,皇甫尖用手一指,叫道:“跟我走。”
李茂振衣走出人群,四名衛士旋即站到了他的身後。
四下裡死一般的寧靜,李茂如今緋聞纏身,走到哪都是人們關注的物件,這種場合下被甲士帶走,眾人都有一種特別的預感。(論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