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吳戰奉嬴政之命,全力打造‘羅網’組織之時,一封八百里加急的軍報從河外傳來:信陵君魏無忌親率魏、韓、趙、楚和燕國數十萬大軍西進攻秦!
今天的朝議氣氛分外壓抑、緊張。
“此次五國聯軍中,魏國和趙國各出兵力十萬,其餘韓、楚、燕國共合兵二十萬,總兵力達到了四十萬之眾。”秦將楊瑞和稟道。
此言一出,朝堂上所有人的臉上頓時都蒙上了一層憂慮。
放眼六國,如今已經沒有任何一個諸侯國能夠匹敵秦國,但秦人最怕的便是六國合縱攻秦,這是其一。
其二,此次合縱攻秦是由信陵君魏無忌親自發起並率領的,魏無忌是誰?此人貴為戰國四公子之首,乃是魏安厘王的親弟弟。十三年前秦國贏了長平之戰,欲要攻陷邯鄲徹底滅了趙國,千鈞一髮之際便是這位信陵君魏無忌不顧魏王反對,派遣手下殺死魏將奪取兵符,這才擊敗秦軍解了邯鄲之危。
可以說放眼列國,信陵君魏無忌絕對是秦國比較忌憚的幾個人之一。
其三,如今的秦國秦王年幼,朝政不穩,秦軍中的統帥鹿公年老且受傷,王齕已死,唯獨剩下蒙驁一人仍在撐門面,可面對來勢洶洶的五國聯軍,蒙驁能否獨當一面,拯救秦國於危難,所有人心中都畫了個大大的問號……
小嬴政端坐在王位上,雖然他的眉宇間也有憂慮和害怕,但更多的卻是坦然和自信,在他看來,秦國兵多將眾,大秦銳士更是個個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列國則都是烏合之眾罷了,況且李斯也分析過,六國合縱註定了會以失敗而告終,所以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呂不韋先是看看一眾文武官員惶惶如熱鍋上的螞蟻,又轉頭看看嬴政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自信,忍不住點頭稱讚。
“我見丞相面帶微笑,是否有退敵良策?”呂不韋的表情被居於後方的王太后趙姬盡收眼底,於是出言問道。
“哈哈哈……”
呂不韋捋須而笑,道:“太后明鑑,五國合縱不過因為個個感受到了我大秦的鋒芒所帶來的切身之痛才臨時抱團取暖而已,何足道哉?”
“況且蒙驁將軍親率三十五萬大軍駐守河外,我軍與合縱軍數量幾乎持平,然我秦軍單兵作戰能力遠勝列國,此種情況下即便我軍與合縱軍正面交鋒,也不見得會輸吧!”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眾人無不神色稍緩,趙姬更是撫著酥胸長吁道:“丞相言之有理,哀家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言罷還不忘送給呂不韋一個曖昧的眼神,好在這個眼神的深意只有他們兩個人懂。
“丞相大智!”
“丞相運籌帷幄!”
“秦國有丞相在,自可萬年永固!”
……
堂上依附於呂不韋的朝臣一個個開始大吹彩虹屁,生怕自己少說了一句誇讚呂不韋的話。
呂不韋則一臉得色,對於眾人的誇讚欣然接受,彷彿自己就是大秦的柱石一般,秦國沒有自己便危如累卵時刻都會滅亡。只是他沒發現,嬴政眼中一抹寒光轉瞬即逝……
其實不光呂不韋比較樂觀,作為秦軍前線總指揮的蒙驁一樣沒把五國合縱之軍放在眼裡。
在他看來,五國合縱聯軍各自為戰,各懷鬼胎,自己只要保證後方糧道安全便有絕對的信心打敗此次敵人。
於是他派遣自己的兒子蒙武分兵十萬,負責守護華山糧倉以及押運糧草之重任,自己則帶領秦軍主力據守河外,準備與五國聯軍打一場硬碰硬的消耗戰。
就在秦國自上而下都對這場仗充滿樂觀之際,吳戰因為籌建“羅網”緊缺人手,於是不得不返回驪山基地,尋求幽冥暗衛統帥白起要人。
一晃離開基地已經過去一年多時間,吳戰此次歸來,頗有一番回家的感覺。
開啟石門,穿過幽暗的甬道,熟悉的中央廣場上正有一群雛鳥在接受訓練,只見他們一個個滿面生澀,但絲毫不影響他們訓練的熱情,雛鳥們或在訓練射擊,或在訓練攀巖,或在訓練疾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