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知道,真正的考驗終於開始。
從吳戰剛才的話中,不難看出秦王對於呂不韋還是有戒備之心的,或者說二人並不想表面上看到的那麼融洽,既然如此,自己當可坦言之。
下定決心後,李斯拱手道:“呂相邦雖有恩於秦國,但終是商賈心態,只重利益不重其他,而且廣納門客,剷除異己,囂張跋扈,日後難免會有不臣之心,還請我王早做防備。”
此話一出,房內頓時又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嬴政幾人互望一眼,蒙毅忍不住道:“李先生既然是呂府舍人,又蒙恩呂相邦舉薦,為何卻在背後惡語中傷?”
李斯卻是拱手道:“李斯雖是呂府舍人,卻也是我王的子民,我若貪圖呂相邦的私恩而丟掉了作為一名大秦子民的忠誠,那與叛國何異?”
“你……”蒙毅一介武夫,哪裡會是巧舌如簧的李斯的對手。
卻聽嬴政拍手道:“好好好,直到這一刻我才算明白先生對我的忠誠。先生快快請起。”
“謝王上!”李斯顫顫巍巍地從地上爬了起來,只覺後背衣物早已溼透。
“先生方才滅一國以震懾他國的言論我認為很有道理,但正如呂相邦所言,萬一因此激發另外五國合縱攻秦,那時候該如何是好?”嬴政揚聲問道。
李斯聞言,先是驚歎嬴政小小年紀竟然如此上心國事,又是感恩上天對自己如此照拂,讓自己有生之年得遇明主……
一說到治國之策,李斯便搖身一變,成為雄辯之士,只聽他道:“五國合縱不值一提,想當年蘇秦掛六國相印欲要合縱伐秦,卻被張儀一條三寸不爛之舌一一化解,合縱之勢一觸即潰,何故?”
“當然是張儀口舌厲害呀,惠文王曾親口誇讚,說張儀的口舌敵得過十萬精兵!”嬴政揚起下巴,得意道。
李斯卻微微搖頭,道:“固然張儀口舌伶俐,但最根本的原因卻是六國各懷鬼胎,自己內部矛盾久已,比如燕國和齊國累世積仇,當年燕國樂毅率五國聯軍攻入齊國,掠地七十餘城,若不是齊國出了個田單,恐怕齊國早已不復存在。”
“再說燕趙,當年長平之戰剛一結束,燕國便趁趙國敗亡之際發兵六十萬攻趙,想要趁火打劫,結果反被趙國廉頗率十幾萬殘軍戰敗,從此以後,秦國佔領趙國幾座城池,趙國便要佔領燕國雙倍城池,此兩國早已到了不死不休的階段。”
“韓魏趙三家分晉,本該同氣連枝互相扶持,可這三國卻互相防備,長平一戰,韓魏坐視趙國慘敗便是依據,可見他們並非一條心。還有楚國,若論國土面積,楚國絕對是列國之最,但楚國地處荒蠻,國內勢力錯綜複雜,表面看秦楚只見積怨頗多,但秦昭襄王時秦楚藍田之戰,原本楚國有壓倒優勢,最後卻在韓魏兩國的偷襲下慘敗告終!”
李斯一口氣將六國形勢分析了個透徹,這才總結道:“可見六國只見互相攻伐毫無信任,就算他們暫時的合縱,也註定了最終會以失敗而告終!”
嬴政幾人聽罷,無不暗自驚歎,李斯能將天下局勢分析得如此清晰明白,實在另人欽佩。
“那依先生之見,未來我們該如何方能一舉統一天下?”嬴政眼中充滿期許。
卻見李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戰爭之道比拼的無非國力、民力、財力和軍力而已,相比于軍力,前三者卻是最重要的。我王只需不斷壯大秦國國力,愛惜民力,不吝財力,強化軍力,六國唾手可得矣。”
嬴政聞言雙目放光,一副受教的樣子道:“願聞其詳。”
李斯慨言道:“如今我王尚未親政,秦國國力仍需發展,這時候,我王可大行間諜之道,多備金銀厚賄諸國名仕之愛財者,將其發展成為我們的諜子,對於不肯的人,則秘密暗殺,最終達到離間各國君臣關係的目的。到那時候,我大秦再令一良將率軍攻伐,必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妙哉妙哉!”
嬴政聞言大呼妙極,隨即對著李斯深施一禮,恭敬道:“今日聽先生一言,使我茅塞頓開,請受嬴政一拜!”
李斯見狀連忙扶住就要下拜的嬴政,惶恐道:“李斯不敢當!”
嬴政於是哈哈一笑,道:“能得先生之才,實在是上天眷顧,即日起,先生便是我的長史,負責我的學習和秘書之職,可以隨我上朝聽政。”
“多謝秦王隆恩,李斯粉身碎骨難報我王恩典!”李斯忙拜服在地謝恩道。
從這一刻起,李斯算是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他一路輔佐秦王嬴政革新政治,出謀劃策,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還推行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等政策,成為了大秦帝國毫無爭議的男二號,當然,這是後話。
李斯的一番慷慨激揚的說辭,不光喚醒了嬴政內心深處的那頭吞併天下的狂獸,也點燃了吳戰心中的戰火,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使命絕不是保護嬴政那麼簡單,他要成為李斯口中的那個間諜之王,離間列國、疲弱列國,最終輔佐嬴政結束戰國紛爭,統一天下,這才是他今生活著的意義所在。
蒙毅當然也是受益匪淺,原本在他看來,能夠像自己的爺爺、父兄一樣率大秦之銳士征伐疆場,倚靠武力去開疆擴土攻城略地,便是這世間最大的英雄。可今日聽聞李斯的一番話,才令他知道原來比武力更厲害的便是智謀,看來自己以後不光要苦練武功和領兵之道,還得多學習智謀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