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號。
當海盜的導彈飛向亞丁灣,12架‘F15’與6架J11B升空,準備迎戰海部陸戰隊19架F/A18C大黃蜂戰機的時候。
霧都。
淅瀝瀝的小雨中,運載著各類建材、裝潢用品、施工機械、實驗裝置、生產裝置、辦公用具的列車,絡繹不絕的抵達江北臨時貨運火車站。
與此同時。
三元藥業總公司。
餘陽在多媒體會議室,招待了從京城趕過來的特別顧問團。
成員包括ADM專項研究小組負責人、交通系統負責人、工業資訊系統負責人、東方兵器工業代表團、工程院代表團、農科院代表團……
俗話說,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重要的事不開會。
所以雙方沒有客套,落座後,關閉燈光,欣賞超大型拼接屏展示的內容。
首先是三一小麥的誕生過程。
包括選種、返祖、退化為小麥的祖宗節節麥、節節麥與節節麥雜交,選出更優秀的節節麥。
同時,對現有小麥進行選種、育種、雜交,得出帶有缺陷,卻又高產的小麥種子。
然後用節節麥與現代小麥構建六倍體小麥遺傳研究群,再針對性進行雜交,最終得出三一小麥原始種。
接著培育、選種、培育、選種……
數輪之後,誕生三一夏麥種子。
這對農科院來說,放在以前,理論可行。
當時人們以為顯示卡矩陣可以先完成基因測序,再模擬出最終雜交結果,然後參考結果,藉助轉基因技術把節節麥的優秀基因,轉移到現代小麥基因鏈,藉此修補現代小麥的缺陷。
這種不同於傳統轉基因,也不改變小麥物種的技術,被譽為基因最佳化。
然而事實上,顯示卡矩陣模擬出來的結果十分有限,根本做不到上述過程。
除了用於基因測序和應對黒客,幾乎沒什麼卵用。
所以選出種子之後,必須透過人工種植,得出結果。
如此一來,工作量可就變得極為龐大,並且耗時耗力。
那麼,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育種、成熟、選種、雜交、再育種、再成熟,就成了技術壁壘。
可惜這是三元農業的看家本領,別說農科院申請學習,三元農業會不會答應,恐怕絕大多數上級也不會答應。
(三元農業是利用基礎農田加快生長,再利用實驗田有機率暴產的特性,選出暴產的那部分種子,然後利用實驗田再次種植暴產種子,種的越多,暴產種子越多,期間還有可能暴產,猶如疊buff,後續產量越來越高)
展示結束後。
農科院的帶隊領導,瞅著‘看懂了,也搞明白了,但自己就是搞不出來’的技術,拿起三元農業提供的保密協議、合作協議、相關規定,忍痛一一簽字,然後支付150億紅鈔。
為此,三元農業將在十里營街道韓垓區域,劃撥20平方的改良型農田,以及20畝實驗田,交給農科院,並共享三系種子資料庫。
該合作為期三年,後續若想續約,必須重新簽署協議,並再次支付相關租賃費用。
隨後。
拼接屏顯示器展示了T600特種鋼和三系混凝土。
三元農業之所以搞出這倆東西,主要是去年中旬,倭島鋼鐵造假事件爆發後,北湖海關對三峽從倭島引進的鋼材,進行了攔截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