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峻也搖搖頭,表示自己也處於懵逼狀態,扭頭看向秦傑,他也是一臉的茫然,看來應該不是地理老師從副科轉到主科後的興奮,那是有什麼重要的地理大事發生了?
黎峻翻閱著自己的地理課本希望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可直到地理老師寫完放下筆後也沒有看出個所以然。
地理老師寫完毛主席的詞之後轉過身來一臉笑意的看著下面一頭霧水的同學們,頓了一下之後才又開了口。
“大家看我寫的這首詞有沒有什麼深意呢?說完臉上的笑意更勝了。
下面的同學們都搖著頭表示不知道,黎峻也是想著賣弄一下,於是壯著膽子舉手站了起來說道:“王老師,今天的天氣,你應該寫毛主席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雪》的,”說著黎峻搖頭晃腦的讀了起來。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凍,萬里雪花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讀到這裡時抬頭看著站在講臺上的地理老師,而王老師也是笑意盈盈的看著黎峻,等到他停頓的時候說道:“看來黎峻對毛主席的詩詞也挺熟悉,的確在今天這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裡,天地間一片蒼茫,田野間更是覆蓋著皚皚白雪,一望無垠的白色,更適合主席的《沁園春.雪》,不過我今天之所以拿出來主席的《水調歌頭.游泳》,是因為馬上我們偉大的祖國要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這遠比每年都會出現的幾次蒼茫的大雪更讓人興奮。”
王老師的興奮是難以掩飾的,黎峻不由的又從他寫下的詩裡開始琢磨起來,希望能找到一些新的思路,“一橋飛架南北,早已經實現了,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樑,在中國橋樑史乃至世界橋樑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層為雙軌複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線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幹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當年的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的時候,舉國歡慶,多少的國人為之興奮和自豪。”
看著黎峻陷入思考之中,地理老師也實在是不想再讓大家猜謎了,接著用紅色的粉筆在它所寫主席詞的一句下面用橫線畫了一個標記,黎峻看著那句詞卻是“更立西江石璧,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高峽出平湖。”難道是長江三峽要開始建設了,黎峻也瞬間興奮了起來,雖然自己不太懂,不過以前也在電視的新聞和一些歷史書中看到過要在長江的上游建設大的堤壩,把水積蓄之後利用水面巨大的落差來進行水利發電,還記的說三峽水電站建成之後所發的電可以供應南方半個國家所需的電。
黎峻在沉思的時候其它的同學也都炸了鍋,好多人也都聽說過要建設三峽的事情,而且好像在去年也最終透過了三峽的建設提案,可是議案和最終的開工還是兩個概念。
看著下面同學們的表現,王老師終於滿意的笑了,他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然後才緩慢的開了口“這‘更立西江石璧,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是不是要遠比‘千里冰封凍,萬里雪花飄’更讓人震驚和興奮呢?”
“是,這絕對是震撼的,雖然我們不太懂這個三峽的建設到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不過就這個氣概是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黎峻更是激動回應著地理老師。
“收斂著點!”這時候腳下的凳子被踩了一腳,同時傳來了袁亞敏的輕喝聲。
黎峻也覺的自己確實有些張狂了,連忙收斂了自己激動的心態,不再向老師發言了,靜心的等著地理老師接著向下講。
“黎峻說的沒錯,其實這個三峽的建設在我國很早以前就提出來了,這個方案可以追溯到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中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然後因為當時的國家的情況沒有進一步的實施;到1932年,國民時期建設委員會派出的一支長江上游水力發電勘測隊在三峽進行了為期約兩個月的勘查和測量,編寫了一份《揚子江上游水力發電測勘報告》,擬定了葛洲壩、黃陵廟兩處低壩方案。這是我國專為開發三峽水力資源進行的第一次勘測和設計工作,然而國民黨的提議最終沒有進一步的實施,一是國民黨的腐敗無能,更主要也是三峽工程實在是一個太過巨大的程!”看來王老師對三峽的整個方案的提出和具體實施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說道這裡的時候王老師頓了一下,長嘆了一聲,看著下面聚精會神傾聽的學生們接著說道:“1949年,長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荊江大堤險象環生。長江中下游特別是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從新中國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視;1953年,毛澤東主席在聽取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庫規劃的介紹時,希望在三峽修建水庫,以“畢其功於一役”。他指著地圖上的三峽說:“費了那麼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庫,還達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為什麼不在這個總口子上卡起來?”“先修那個三峽大壩怎麼樣?!”
就是從此之後開始了三峽大壩建設論證與勘測;1956年,毛澤東主席在武漢暢遊長江後寫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著名詩句,可見主席對三峽大壩的建設的期冀,然而直到主席他老人家去世也沒有見到他所規劃的高峽出平湖的景色,因為這個工程他所關乎問題太多了。”
“王老師,可是我都聽說三峽大壩一旦建成其發電量足可以供應我國南方半個國家的用電,國家總在憂慮什麼呢?”直到現在我們國家電廠的裝機容量還都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一到夏天的時候農村還會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黎峻回家的時候好多次都只能在晚上點上蠟燭看書、學習。黎峻的問題也得到其他同學的迎合,都跟著向老師發問。
王老師哈哈笑道:“你們畢竟只是看到了有利的一面,三峽大壩的建設不止是一個工程建設,他關係著大自然的生態變化,它的建設可能會改變當地的生態圈;更主要的它的建設會涉及當地的居民的大遷徙,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的水庫淹沒涉及湖北省、重慶市的20個區縣、270多個鄉鎮、1500多家企業,以及3400多萬平方米的房屋。從開始實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萬人左右,累計有110多萬移民告別故土,你們想想這是多麼的工程?”
“這麼厲害呀?”大家更是露出驚訝的神情,110萬人的遷徙呀!
“是呀,真是不容易呀,從1919年開始,我們國家經歷了孫中山、蔣介石時期的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後又經歷了幾任的國家領導人,大家都為毛主席的高峽出平湖的願望而努力,這一切終於要實現了,就在一週之後也就是1994年12月14日終將成為現實了,這一刻將永遠銘刻於歷史!”王老師說完這些激動的自己鼓起掌,下面的同學們也跟著用力的鼓起掌,這掌聲透過滿天的飛雪傳的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