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白羊洞畢竟只是一個小宗門,雖然有著三條微不足道的靈脈,也開鑿了大量山間的石窟,但整體上的佈置頗為一般,遠不能跟這種真正的大宗門相比。
它的經史洞,其實就是一個頂上有許多通風孔、好像始終沐浴在柔和天光中的洞窟,洞窟四壁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典籍。
除了《白羊冰河劍符經》等少數幾門身口相傳的宗門秘術之外,白羊洞的經史洞裡收錄著白羊洞所有的心法口訣,包括許多代白羊洞修行者在自己的修行道路上對於修行的理解。
不僅僅是白羊洞本門主修的功法,還有一些派中前輩收集得來的古籍古典,以及白羊洞中人參與大秦王朝對外征伐,所得到的戰利品,來自於趙、韓、魏三朝修行地的零散典籍。
一眼望去,便有《養生經》《指玄真訣》《內觀真引》《悟真心訣》《白羊三十四劍經》《九墨離照訣》《真火辨》《赤凰神照經》《五陽正身》《靜觀流光法》《坐妄心經》《天照自觀》等等……
即便是本門的弟子,也只有在經過半年左右的學習之後,才會有第一次進入經史庫學習。
而且經史洞分內外。
外洞的心法和一些記錄較為容易理解,而且修煉起來大多沒有特別的限制,所以任何門內弟子都可以閱覽研習。
內洞的典籍,則比較深奧,尤其是許多前輩大能對於一些功法的心得體會,又不一定完全百分之百正確,需要自己進行甄別。
所以唯有在某些方面達到一定要求,還必須對門內的貢獻達到一定程度的弟子,才會被允許進入。
當然,對於有著鎮山長老身份的趙青來說,無論內外,她在經史洞均可不限時間地閱覽,甚至還有著外借和對洞內典籍作出批註的許可權。
……
對尋常的修行者而言,這種經史洞裡的修行典籍浩如煙海,即便是分門別類的歸理整齊,也必定挑花了眼睛,所以和大多數宗門的藏經地一樣,白羊洞的經史洞並沒有做特別的規整,各類典籍不按順序的擺放著。
旁若無人般遊走於那些因兩派合併而被獲許進入外洞的青藤劍院學生之間,趙青靜靜地翻閱著經史洞內的諸多典籍,從中獲取著大量她需要的資訊,且尤為關注《長陵修行簡史》《大秦郡縣錄》這樣的書籍。
劍王朝世界的大致現狀,跟她想象中的略有差異。
雖然也是位於地球,大多數地形地貌的名稱、規模大小,與前世相同,主要的國家也是齊、楚、燕、韓、趙、魏、秦,看上去很像是戰國時期。
但實際上,或許是因為有著修行的要素,且沒有過夏商周三代的緣故,其中有很多地方,都跟歷史上的戰國對不上號。
比方說,靠著遠比正常封建王朝發達的生產力,現存的秦楚齊燕四朝,加起來的總人口,應該在兩三億左右,各大王朝均擁兵數百萬之巨。
又比方說,作為大秦王朝的首都,長陵大致上覆蓋了前世歷史上的雍城,但在規模上要大得多,有著四百多萬的人口數,乃是當世第一大城。
秦王朝的第二大城,則名為“長洛”,對應著洛陽地區,原屬於韓王朝,人口亦有百餘萬,跟楚都、齊都、燕都在同一個級別。
在滅亡趙韓魏三朝之後,大秦王朝已設四十三郡,雖然在戰爭中損失了大量青壯年,但總人口仍達到了近億,目前還在高速增長。
秦王朝的版圖,看上去也就比歷史上的秦加趙韓魏多出了半個山東半島、江淮地區,和東部沿海;
在東北方向的雁門、常山、廣陽、膠東等郡,與燕齊接壤,在西南方向的陽山、九江、巴等郡,與楚齊接壤,在隴西、北地、陰山等郡,與楚、烏氏接壤。
但到了楚王朝,那就截然不同,成為了真正的“西楚”,佔據了中亞、西域、青海、黔中等地,其版圖呈現出一個巨大的C字形,包圍住了秦王朝的西部。
燕王朝,跟歷史上的位置最為接近,但也向外延伸了許多,在半個華北平原之外,還佔據了整個東北。
至於齊王朝,除了在山東半島一帶有塊被燕朝、大秦膠東郡夾在中間的飛地外,基本上位於南方地區,西鄰大楚,北鄰大秦,版圖囊括了蒼梧、嶺南、交趾,基本上對中南半島實現了統治。
鹿山會盟所在的位置,就是秦王朝在西南方向跟楚、齊的交界點,屬於巫山一帶。
總得來說,四朝加在一起的版圖,大抵上相當前世華夏曆史最巔峰時期的領土,秦王朝佔據了精華地段,楚王朝疆域奇大,目前的國力明顯在齊、燕之上。
畢竟是普及了超凡修行的世界,有著數千年的修行發展史,大國的擴張能力有所增加,也屬正常。
比前世清朝大出不少的總面積,養活比清末四億更少的人口,自然也不是什麼問題。
而在數百年前,首個大統一王朝“幽王朝”還沒有建立之前,這世上的統治者,則是一個個強大之極、實力不下於現今王朝的超級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