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筵結束,孫承宗告退而去,皇帝起身目送。這就已經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禮遇,現下的朝堂上,只給了孫承宗、徐光啟、李起元三人。
如果再加上現在登萊的袁老師,就是四人。無論是年齡,還是資歷,以及忠誠和貢獻,都當得起皇帝如此禮遇。
重新坐回御椅,皇帝微垂眼簾,回味著剛剛的經筵。所謂“開卷有益”,孫承宗所講的《晁錯論》,對於朱由校有很大的啟發。
其中“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這句話,倒更比什麼帝王心術,讓皇帝更加贊同。
大明帝國便是如此,幅員萬里,子民億兆,物產豐富,表面上好象是太平無事。
但實際上呢,朱由校覺得這幾年過得真是勞心勞神,既防天災,又御外寇,還要清洗內部的貪官和嘴炮。
歷史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誰會想到泱泱的天朝上國,竟然會被建奴奪了江山呢?
正是因為想不到,才缺乏精誠團結、專心致志的精神。
建奴還在遼東一隅時,江南自不必說,就是北方的權貴富豪,也沒有他們當回事,該享樂的享樂,朝廷缺錢也不關己事;
等到建奴入關,征戰北方時,江南的地主豪紳、王公權貴又覺得戰亂還遙遠,該爭權的爭權,該享樂的享樂,渾不知血腥殺戮正籠罩過來。
就是這樣,都覺得不關己事,都覺得戰爭離得遙遠,都不肯出錢出力。最後,天道好還,自私自利者終究為短視和貪婪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天道好還,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
這是誰說的來著?皇帝突然想起很喜歡的這句話,卻忘了是哪位古人的經典語錄。當然,肯定不是他說的。
摸著下巴想了半晌,皇帝抬起頭,正看見侍立於側的小慧,不知道她會不會呢?
“小慧——”皇帝招了招手,待範小慧走近傾聽,開口問道:“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這句話是誰說的?”
範小慧眨巴眨巴眼睛,急中生智道:“是皇爺剛剛說的呀!”
就你聰明,還想著矇混過關?
皇帝哼了一聲,說道:“想好再答,若是錯了,朕要責罰的。”
啊!範小慧扁了扁嘴,歪頭擰眉,作冥思苦想狀。
皇帝隨手拿起御案上的奏疏題本,翻閱著,等待著。
好半晌,皇帝抬頭看了一眼,發現叫小慧的姑娘還是冥思苦想的狀態。
這傢伙,讓她好好想,不是要想上幾天吧?
皇帝正要開口詢問,王體乾入內稟報,原陝西巡撫左光斗卸任返京陛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