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小陣的明軍成品字形三角陣抵禦敵人,相隔不足百米,正可以形成夾擊火力,並使本陣的側背相對安全。
之所以沒有聚成一個大陣,主要是建奴騎兵來襲的速度很快,明軍擔心人多佈陣的時間過長。
建奴開始也試圖穿插分割,但在遭到近乎三面的猛烈火力夾擊下,損失慘重,再不敢輕易插入三角陣的間隔之中。
即便如此,明軍的數量也在以很快的速度消耗著。當然,建奴付出的傷亡更大。
而從馮大鐵從軍到現在,也是頭一次經歷如此長時間、不間斷的血戰廝殺,同他並肩作戰的袍澤也是一樣。
正在進攻的建奴也沒有打過這樣的戰鬥,沒有見過這麼頑強死戰的明軍。
如果說以前的攻堅戰,明軍有堅固的工事可憑恃,在心理上佔著優勢。
可現在的明軍,人數不算多,踞守的也是就近倉促尋找的土丘、小樹林。但在兇猛的進攻下,依然不潰不敗,就令建奴感到震駭和驚訝了。
“殺,衝!”牛錄額真珠克圖大聲吼叫著,督促著手下向前衝擊,可怎麼看都有些氣急敗壞。
在明軍防禦陣地的外圍,橫七豎八倒斃著數百名建奴,屍體、旗幟、刀槍、箭矢零亂滿地,給後續進攻的建奴也造成了一些阻礙。
土丘上不時爆發出火槍攢射的轟鳴,幾十米的距離,已經不是靠齊射來彌補精準度的不足。
富有經驗的明軍火槍兵,幾乎可以瞄準射擊,專打叫得最兇、蹦得最歡的建奴。
珠克圖的吼叫聲戛然而止,一顆鉛彈擊中了他的下巴,在血肉迸濺中,他晃著身體倒了下去。
黑色的鐵面具,只露出兩隻泛著血絲的眼睛,是仇恨,還是擊中自己的快意?這是珠克圖最後看到的情景,但他的腦子的運轉也到此為止。
轟,轟,轟……在建奴驚恐的目光中,土丘上的明軍再次丟擲了一群冒煙的鐵疙瘩。
爆炸聲此起彼伏,在煙霧升騰中彈片紛飛,將衝到土丘下的建奴炸得一片混亂。
“衝啊,殺奴。”煙霧還未散去,在吶喊聲中,一排明軍挺著刺刀衝殺下來,趁著建奴的混亂,明軍又是一次兇悍的逆襲。
噗,噗,噗……刺刀入肉的聲音極為瘮人,但很快便被慘叫哀嚎所掩蓋。
土丘上的火槍射擊依然在持續,火力稍有延伸,對建奴造成了阻隔,使得衝到近前的建奴缺少跟進的持續後勁。
三稜刺刀皆為坩堝鋼打造,切割不行,硬度卻數一數二。而且,這種刺刀比薄刃的更耐用,破甲相當犀利。
噗!三稜刺刀扎進建奴的肚腹,再抽出時已是血流噴湧,撕裂的傷口即便在後世也難治療。
鐵面具後面的面孔猙獰,雖然建奴看不到,但面具上的怪異圖樣兒,再加上噴染的鮮血,倒更有威懾的氣息。
上百把刺刀的悍勇逆襲,再次在血肉橫飛中留下了一地的屍體。而能回到土丘上與袍澤彙集的也只有六十多人。
輪流展開逆襲,將建奴稍加擊退,保持距離以便用火槍進行殺傷,避免陷入整體的混戰,這個戰術不復雜,但卻需要悍不畏死的戰鬥精神。
東江軍全部由逃亡的遼民組建,很多遼民更是家破人亡,與建奴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
但在萬曆中後期,以及後金叛明的幾個階段,遼民的反應卻並不一樣。遼民對於“遼事”興起的態度,也因為之前朝廷政策的失誤,而呈現出複雜的一面。
有明一代,遼東雖為九邊之首,軍事重鎮,卻是明帝國經濟發達、極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鼎盛時期的遼東,“田人富谷,澤人富鮮,山人富材,海人富貨”,“家給人足,都鄙廩庾皆滿,貨賄羨斥”,是令世人豔羨不已的富饒之地。
但到了明萬曆中葉,隨著朝政的腐敗,官僚的墮落和貪瀆,遼民在肆意盤剝下,加之邊疆多事,戰亂頻繁,天災人禍,讓遼東百姓苦不堪言。
當年人們用“官過如剃”,來形容朝廷對遼東百姓的盤剝。遼東征稅以人丁為準,這比以田畝為標準要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