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名琛府邸,書房。
此刻,房間中歡聲笑語不斷,氣氛熱烈。
翁同龢面帶笑容,臉上有著欽佩的神情,大聲說道:“諸位,今天葉大人的手段你們是沒有見到,簡直太精彩了,他表面上和李振寒暄,挽留李振在南京多逗留幾日,卻暗暗引誘李振說出離開的時間,李振果然是一個傻子,一句話就暴露了明天一早離開的時間,嘿嘿,明天就是李振的死期,明年的今天就是李振的忌日。”
葉名琛自得的捋了捋頜下花白的鬍鬚,表情平靜,不急不緩的說道:“叔平(翁同龢字)謬讚了,只是李振沒有防備而已。”
翁同龢搖頭說道:“葉大人太謙虛了。”
這句話,立即引起書房中無數人的共鳴,全都誇讚葉名琛。
“葉大人太謙虛了,真君子啊,要我說,並不是李振傻,因為李振是非常狡猾的人,是葉大人的手段太厲害,以至於李振沒有防備。”
“是啊,葉大人就是太謙虛了。”
“李振當國,原來得到先帝和皇上器重的官員都屈從於李振的權勢,屈服於李振的淫威,甘願做李振的走狗,但葉大人不畏權勢,誓死效忠皇上,堪稱是我輩之楷模,就拿原來的兵部尚書兼軍機大臣桂良來說,飽受先帝器重,官居高位,權勢赫赫,奕立國後,桂良擔任軍機大臣,也是手握權柄,但李振軍隊一到,桂良竟然率先開啟城門投降,這樣的人簡直丟盡祖宗的臉,我們殺了李振重建大清,第一個要處理的就是桂良,必須殺掉這個老傢伙。”
“說得好,桂良簡直是一個禍害,不殺不足以告慰歷代皇帝,若非桂良開啟北京城,或許大清還在,李振也不敢廢黜皇上。”
“哈哈哈,明天李振就要死了,當浮人生一大白啊。”
“對,這是值得慶賀的事情。”
所有人對殺死李振充滿了信心,覺得李振必死。
翁同龢也是鬥志昂揚,覺得事情不會有意外,接著說道:“諸位前輩,李振必死無疑,現在應該派人去準備,早作準備,明日我們等著訊息就好。”
葉名琛立即說道:“我已經安排了人,開始執行計劃。”
翁同龢臉上浮現出欽佩的神色,再一次大拍馬屁,“葉大人不愧是我們的頂樑柱,無聲息中竟已經安排好殺死李振的事情,令人佩服。”頓了頓,翁同龢繼續說道:“我認為重建大清後,葉大人必須執掌軍機,並加封太師,才能彰顯葉大人對大清的貢獻。”
“翁先生言之有理,葉大人勞苦功高,必須要嘉獎。”
“我認為僅僅任命為軍機大臣是不夠的,以葉大人對大清的貢獻,以葉大人的威望和對皇帝的忠誠,至少應該任命為朝廷的輔政大臣,畢竟皇帝年幼,而兩宮太后不到三十歲,而且女人也不適合議政,所以葉大人才是輔政的合適人選,故此,葉大人必須擔任輔政大臣,扛起興復大清的重任,匡扶社稷,保護大清萬載永存。”
“我贊同葉大人擔任輔政大臣,有葉大人在,我們才有主心骨。”
“我等進京後,立即向兩宮太后諫言。”
書房中的一個個皓首老者,紛紛吹捧葉名琛,而他們也神色激動。
葉名琛輕飄飄的,猶如人在雲端,真有了大權在握的感覺,葉名琛心知這些人吹捧他的目的是為了要官,因為他葉名琛的官職高了,跟著葉名琛的人自然是水漲船高。
葉名琛心如明鏡,笑眯眯的說道:“諸位都是參與殺死李振的功臣,待進京後,我必定要稟明皇上,給諸位請功。”
一時間,又是歡笑聲一片,無數的人又開始吹捧葉名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