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洋航行的歷史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
秦漢時期,我國造船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峰。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南方的戰爭中組織過一支能運輸五十萬石糧食的大船隊。據古書記載,秦始皇曾派大將率領用樓船組成的艦隊攻打楚國。統一中國後,他又幾次大規模巡行,乘船在內河遊弋或到海上航行。
到了漢朝,以樓船為主力的水師已經十分強大。據說打一次戰役,漢朝中央政府就能出動樓船2000多艘,水軍20萬人。艦隊中配備有各種作戰艦隻,有在艦隊最前列的衝鋒船“先登“,有用來衝擊敵船的狹長戰船“蒙衝“,有快如奔馬的快船“赤馬“,還有上下都用雙層板的重武裝船“檻“。當然,樓船是最重要的船艦,是水師的主力。樓船是漢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發展也是造船技術高超的標誌。
原本這些書上的記載,郭嘉覺得是有些誇大其詞的。但是親眼目睹了一下,才覺得傳言不虛。
這一艘樓船是旗艦,擁有五層甲板,每層甲板能夠容納近三百餘人,滿員負載能夠容納千人。
算得上是一艘龐然大物了。
只是……
郭嘉搖了搖頭。
漢代樓船的打造還是基於近海戰鬥的需要,船帆和長漿並行,所以船的遠洋能力並不突出。
比方說,船帆只有兩面,一個主帆,一個輔帆,能夠藉助的風力有限,大部分時間還是以漿劃為主。
另外,船體的構造也不太合理,運輸士卒的作用多與戰鬥的用途。
在沿海使用還可以,真正到了海上就有些相形見絀了。古月等人能夠憑藉一艘樓船遠渡重洋到了墨西哥,絕對是一個異數。
想要遠洋作戰還需要改進。
想到這裡,郭嘉忽然對著古月招了招手。
“大將軍,您還滿意吧?”
古月笑眯眯的問道。
說起打仗,他不行,但是說起航船,他可是個中能手,畢竟也是大漢的樓船將軍。
“當初你就是坐著這種樓船去的扶桑?”
郭嘉好奇的問道。
不錯!
古月點了點頭,有些心有餘悸道:“只是當時去了三艘,只回來了一艘。可謂是九死一生了。”
當初他們從徐州出發,向東行駛打算去倭奴國,只是半路上遇到了暴風,迷失了方向。
其中兩艘半路翻船,只有古月一艘船漫無目的的隨風漂流,沒有了補給,船員只得雨水解渴,捕魚為食。又過了大半年的時間漂流到了一座小島上,在小島上獲得了大量的補給。獲得了豐富的蔬菜與水果,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夠順利的到達古扶桑國。
不過這一來一回也將近兩年的時間,三百餘人死了多半,回來的時候只剩下幾十個人。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古月敘述這段歷程,但真正等郭嘉登上了樓船,才明白了裡面的艱辛。
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沒有動力,沒有淡水,沒有新鮮的果蔬。一艘船能夠飄到墨西哥還真是上天眷顧啊!
不過這些問題放在郭嘉這個穿越者來說,也不算什麼問題。
相對於司南的簡陋,指南針就準確的多。製造精準的指南針,對於郭嘉來說也沒有什麼難度。
動力方面,如果能夠造出後世的帆船,利用風力來航行,動力什麼的也不是什麼困難。
後世的帆船擁有一套完整的海上藉助風力航行的辦法,雖然逆風的時候困難一些,但也不是毫無辦法。
解決了動力和方向的問題,淡水雖然難以補給,但總有陰天下雨的時候,製造一個簡單的淨水裝置,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船員航行所需的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