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小龍,你覺得我烙的菜煎餅,味道怎麼樣啊?”
蘇楠楠忽然問道。
“味道?當然是太好了啊!”唐小龍點頭說道。
“比外面路邊攤上賣的怎麼樣呢?”
“哈,你這菜煎餅,當然不是路邊攤賣的菜煎餅能比的了。”
唐小龍一邊吃著,說道,“路邊攤上的菜煎餅,為了節約成本,為了多掙那麼一點錢,他們用的油不是好油,據說是兩塊錢一斤的調和油,菜也不是新鮮菜,都是菜攤子上的剩菜,煎餅當然也好不到哪去,哪能跟你烙的菜煎餅相比啊!”
對於路邊攤和小吃店的這些道道兒,唐小龍倒也知道一點。
有句話說的好,叫“幹啥的不吃啥”。
烙菜煎餅的攤主,從來不吃菜煎餅。
炸油條的不吃油條,蒸包子的不吃包子,炸雞的不吃炸雞,烤串的不吃烤串。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是攤主捨不得吃,還是知道這些東西的本質,不敢以身試毒?
唐小龍知道,像這樣的問題,說多了會得罪人的,影響了人家的財路,小心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所以,該吃啥不該吃啥,自己心裡有個數就好,沒事不能瞎逼逼。
“嗯,小龍,我不想給誰打工了,我想自己幹餐飲。”蘇楠楠說道,“這就是我要跟你說的事。”
一聽這話,唐小龍頓時來精神了。
“楠楠,你要自己幹餐飲麼?那好啊,我支援!”唐小龍說道,“不過,我記得之前你說過,你爸不是不允許你幹餐飲麼?說是隻允許你在餡餅店裡打個工,不允許你自己開飯店啥的?”
說起蘇家的情況,還真是有點蹊蹺。
據唐小龍所知,蘇家並不是從祖上就在這石樓村居住的,而是在三十年前,蘇楠楠的爺爺還活著的時候,從外地搬到這村子裡住的。
在一百多年前,也就是清朝末年那會兒,蘇家可是全國有名的名門旺族,蘇老太公蘇祖業,以廚藝發家,是滿清皇室第一御廚,皇帝用膳的第一道菜,都是出自沈祖業之手。
甚至,蘇祖業的高超廚藝,還多次受到那位牛逼閃閃卻又腐敗無能的老佛爺的誇讚。
後來,帝制結束之後,蘇祖業離開清宮,聯合幾位愛徒,一起創辦了蘇記酒樓。
短短二十年後,蘇記酒樓已經遍佈大江南北,蘇家也成了那個年代餐飲界的巨頭。
蘇祖業去世之後,蘇家的廚藝一代代地傳了下來。
到了70年代初期,蘇家的嫡系傳人蘇光輝,再一次進入紫禁城,以廚師長的身份專為國家領導人制宴,蘇家的榮耀再一次登上頂峰!
只是,好景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