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現在還不能稱他為朱元璋,因為在元朝統治的那個年代,漢人和南人是沒有資格取名字的,有的只是一串串用數字堆積下來的代號。
比如他的老子:朱五四,朱是他們家的大姓,這個沒辦法更改。
他在大家中排行老五,所以先取一個五,而朱五四的老子也就是朱重八的爺爺生他爸的時候生在了第四個,所以取名一個四,所以他的名字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朱五四,這是政治環境的要求,誰也不敢違背。
在元朝名字還有另外幾種起法,就是拿父母名字中的數字相加,比如老子朱五四,老媽子張二三,兒子的名字朱七七,又或者用出生月日起名。
我不知道大家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有沒有留意過趙敏身邊的三個不太起眼的打手,我不是要說身為汝陽王府兩大高手的玄冥二老,而是另外三個人。
他們分別是在武當派大殿中和張無忌過招,隨後被打傷打殘的阿大、阿二、阿三。
也許很多人會以為阿大、阿二、阿三隻是他們的代號。
不過我覺得這應該就是他們三人的真實姓名。
他們三人應該和朱重八的名字相差不多,都是按照數字直接取名,就和那些阿貓阿狗一樣,既無身份有無地位可言!
這樣取名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簡單好記而且碰上雙胞胎或者多胞胎的時候取名就更加簡單方便。
誰先被從老孃肚子裡取出來誰就叫老大,隨後老二老三往後排就是了。
既簡單又明瞭,還不浪費時間。
分辨起來也很方便。
不像我們現在的學校,老師如果碰到一個雙胞胎的還得專門作出標記,如果碰上個三胞胎或者多胞胎的老師直接歇菜,點名的時候直接象徵性的把他們跳過,以免張冠李戴被人嘲笑。
朱元璋為什麼按照家族名字來起,這個已經不知道了,這也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名字不過是個代號,而在元朝人眼裡,除了豬馬牛羊,漢人都是多餘,他們甚至想將中原大好的大地改成草原,供他們放養牛羊。
至於叫什麼名字他們才不會管。
【殘酷的統治】
如果單單是給地主家放牛日子也興許能夠過得下去,但是壓在他們身上更加沉重的負擔卻是來自統治階級的稅收。
在元朝統治的時代,除了貴族成員之外,也就是最高等的蒙古人外,所有低階層的人們都是需要上稅的,種地的每年有地稅,放牛的每年有牛稅,打工的每年有賦稅,即便是賦閒在家也要交稅,總之只要是人能想出來的要交稅,人想不出來的也要交稅。
所以我說能在那個年代活下來的人都是奇蹟。
其實這也從另外一方面說明了一個道理,在這種連一個名字都沒權利獲取,吃不飽穿不暖還要不停納稅的暴力統治下,元朝的滅亡是必然的。
因為有階級就會有矛盾,有矛盾就必然會產生鬥爭,小打小鬧不可少,成群結隊就必然要出大亂子,這是成吉思汗自己給自己埋下的禍根,也是留給他後人的一根必將點燃的*。
那個時代即便沒有朱重八,也必然會有王八、趙四等等的人物出現。
推翻它的統治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就在這等艱難卻勉強算得上幸福的日子裡,朱重八勉強活到了十七歲。這個年齡對於我們現在的人們來說是無法想像的,我實在想不出他們一家八口人是如何在那等擁擠而貧窮的日子中生活下去的。
但是這卻是一個事實,也許沒有真正體會過那種生活的人是沒有發言權的。
也就是在這種困苦的生活中,本就疲乏許久的國家機器上終於迎來了一個壓到它的最後一個砝碼,這個砝碼有一個響亮的名字。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因為南方多地乾旱無雨,在我們現在開來,因為陰陽平衡的緣故,一個地方乾旱就必然有一個地方洪澇,也就是在當時,南方過度乾旱而北方卻是洪災一片。毗鄰黃河的山東成為了重災區。
首先是黃河大堤決口,災民流離失所。
這種情況如果放在現在肯定會立刻救災沒商量。
但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元朝統治高層竟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方是主張修補黃河,而另外一方卻認為不能修,也許在他們看來修河就得花錢,他們每天享福的金子就必然會減少一些,又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在乎對方的死活,與其花錢救人,不如讓他們自生自滅,反正中國什麼都缺,就是從來不會缺少人口。
最後雙方對壘的結果是修河(在這一點上倒勉強還有些人性,和那些牲口做出了點區別),既然修河那就更好辦了,掏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