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這小葉子,果然沒有讓吾失望,吾要重賞他、重賞他”
萬曆爽朗的笑聲迴盪在大殿內,笑容是最能感染人的,皇帝心情好,連帶著身邊侍候的宮女太監面上也都掛上了笑容。
萬曆此刻心情這個爽啊!都說建奴如何如何厲害,朝廷為此每年耗資巨大,又損兵折將,卻還是讓建奴越來越強大,現在怎麼樣?自己身邊的一個小奴才,就把那個什麼努爾哈赤收拾的服服帖帖,看來不是我大明無人,而是之前自己用人不當啊!
可一想到該如何封賞葉珣時,萬曆不由犯了難,如果葉珣不是太監,那就好辦了,即便是加個爵位給他都不是問題,可自大明開國以來,還沒有太監封爵的。
官職最高的也就是三寶太監,被封了“欽差總兵太監”難道也給葉珣加個總兵銜?是不是有點太低了?遼東本身就有好幾個總兵,若讓葉珣跟他們同級,以後還怎麼指揮他們?
萬曆的拿手好戲就是打太極,自己不願管的事,都交給手下大臣去辦,因為葉珣是內臣,這才會親自過問的。
拿不定主意,乾脆把方從哲找了過來,然後讓他想想該怎麼封賞葉珣,這個封賞不能違背祖制,卻也不能太低,總之得讓葉珣感念皇帝的恩賜,然後儘早消滅建奴。
老方同志頓時也有點犯難了,心說老大你也太不地道了吧?這葉珣怎麼說也是內宦,讓我想出封賞,還不如說是讓朝廷出面封賞呢!
不過皇帝發話了,老方又一直都是逆來順受的性子,沉吟片刻,道:“陛下,老臣覺得葉公公身為內監,倒也不適合封賞過高,陛下可以從兩方面對其獎勵,一是物質方面的,比如說補齊一下歷年所欠的糧餉,同時給葉珣本人也賞些金銀”
“另一方面,陛下可以提升葉公公的太監品級,老臣覺得可以給他加個司禮監行走太監的名銜”
方從哲這麼一說,萬曆頓時明白過來,太監的最高品級是三品,這沒問題,直接賞給他就行,而所謂的司禮監行走太監,則屬於榮譽稱號了,反正他也不回京,司禮監的事物根本無需他插手。
另外葉珣在外歷練幾年,性情穩定了,到時回來直接接管司禮監,也算名正言順了。
想到這,萬曆點頭微笑道:“還是閣老老城謀國啊!就照閣老的意思擬旨吧,之前答應熊廷弼的一百萬兩餉銀還沒有起運吧?正好,直接撥付給葉珣,另外賞葉珣白銀三千兩,他一個小太監,沒那麼多用銀子地方,三千兩不少了”
方從哲暗中撇了撇嘴,心說你也太小瞧這位小葉公公了,三千兩給人家,人家怕是連正眼都不會瞧一眼,這小子現在要是沒個幾十萬家底,我老方管他叫大哥。
就這樣,由內閣擬旨,萬曆親自審閱的封賞旨意就新鮮出爐了。
這次滿朝上下,包括那些滿嘴跑火車的御史言官們,都出奇地沒一個跳出來反對。
反對啥呀!人家也沒跟你們朝臣搶位置,而且還打敗了無數名臣猛將都不能打敗的建奴,試問滿朝上下誰有這個本事?
不過雖然沒人反對葉珣的封賞,卻還是有人提出了新任遼東經略的人選,右僉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袁應泰。
這也是個不錯的人選,而且官聲不錯。
萬曆在權衡良久後,最終還是同意了這道奏摺,在他想來,葉珣還太年輕,又喜歡闖禍,找個老成持重的人在一旁看著他,也算是對葉珣的一種幫助。
於是加封袁應泰為新任遼東經略的旨意,跟在對葉珣的封賞旨意後面,先後向遼東送去。
葉珣還不知道他又來了新幫手,更不可能知道他已經莫名其妙地進了司禮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