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詩瑤正在一碼頭邊上的茶館之外彈琴,請她彈琴是這裡說書的一位老先生,他常在夜晚工人下工之時來。
茶館的粗茶是免費奉送的,會賣些物美價廉的燒餅、包子等點心,頗受附近的苦力河工喜愛。
因此一旦下工,茶館內必定聚滿打著赤膊的精壯漢子。
老先生在此說書,雖賺不了大錢,但聽眾廣泛,也不乏溫飽,並且因為他的書講得不差,為茶館帶來了不少生意,是以每日茶水點心皆是免費提供的。
程詩瑤不因身份低賤而小瞧這裡的勞苦大眾,相反她從來善解人意,也頗得眾人喜愛支援。
今日老先生說的故事,是以彌勒教懲罰丐幫為原型進行改編的,假託未來佛的門徒在民間懲女幹除惡,力鬥惡霸。
每個故事皆有原型,直到今日講到最終章,也就是彌勒教滅門胡麻子的故事,只不過內容從刺殺變成了一場正面決鬥,講述得可謂是蕩氣迴腸。
程詩瑤的琴音多以舒緩為主,偶爾會隨著故事情節進行變換,令觀眾們欲罷不能。
故事結束後,在場每一個人都大聲叫好,相互說起丐幫昔日種種惡事,以及對彌勒教的種種欽佩。
嘈雜聲中,程詩瑤收下了老先生分給她的一千多文錢,他們兩人確切來說是合作關係,所賺取的錢是以五五分賬的。
分完錢後,老先生期期艾艾的問了一句,「程家娘子,敢問蔡先生那邊可有幫我打聽好,教門能否允許我成為正式教眾?」
程詩瑤知道這位老先生是彌勒教的忠實擁躉,他本是江南地區的一位讀書人,早年因為兒子被丐幫拐賣。
後與妻子散盡家財滿天下尋找,結果找來揚州,發現兒子已被人斷去四肢養在壇中上街乞討。
他與妻子瘋狂的想要將兒子搶過,結果不僅遭了丐幫中人一頓毒打,他妻子更被擄走慘遭凌辱,後被賣去青樓,兒子更被當眾摔死。
老先生跑到衙門裡告狀,卻又被胥吏敲詐完身上所有盤纏後轟了出來,當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期間他屢遭丐幫報復毆打,險些喪命,為彌勒教救過幾次,已有好感。
之後範卓遠帶人滅了丐幫,並且找回了他的妻子。
自此以後,老先生與他妻子便徹底成為了彌勒教最忠實的信徒,希望能夠成為正式教眾,是以常常去請求蔡伯蔡嬸介紹。
可彌勒教入教,至少要有三人推薦,考核嚴苛,程詩瑤也不知該如何回答他,只能實話實說。
老先生嘆了口氣,又樂觀的笑道:「雖然說教門入教嚴格,但總還是有機會的,有勞小娘子了。」
老先生收拾東西準備離開,程詩瑤也抱起古琴,忽然耳朵一動,聽到嘈雜聊天的人群中有一陣低語引起了她的注意。
由於揚州治安比起蘇州更為混亂,是以程詩瑤出門在外都帶著天魔琴,與琴身相連時,她能恢復一定的武功,起到自保作用。
此時以精湛的內力在種種稱讚彌勒教的嘈雜聲中,聽到的低語卻帶著幾分惡意。
「這群泥腿子現在很得意啊。」
「哼,有彌勒教在背後撐著,當然得意洋洋了。」
「以前像狗一樣在我們丐幫面前搖尾乞憐,若非彌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