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龍如此兩三次的阻擋,陡然風聲颯颯而起,陰雲黑暗四合圍著一大圈,伸手不見五指,那條龍直向慶都身上撲來,此時慶都不知是什麼回事,被龍壓入身下,龍嘴纏綿吻戲而上,把那慶都弄得了已如醉如痴,失去了知覺,仰身倒地之後的她,也聽其所為,不知自己了。
過了好些時候,雲開日出,龍已不知所往去哪裡了。慶都心地亦頓然明白,慌忙從地下爬起,整束衣帶,但是滿身都是涎沫,腥穢難當。這時伊耆侯夫婦及家人等都逐漸奔集來,看見這個情形,便問慶都道:“怎樣了?怎樣會得如此?沒有給那龍撞壞嚇壞嗎?”
慶都滿面羞色,不好問答。伊耆侯夫婦也覺得這個情形有點尷尬,亦不再追問。恰好看見地下丟著一卷物件來,腥涎滿膩,想來是那條赤龍遺留下在這裡的。
拾撿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副圖畫,展開來一看,只見上面有字有畫,當中畫的是一個赤色人,眉如八彩,鬢髮甚長,面貌上小而下人,上面的文字是:“赤帝受天祜,眉八彩,鬢髮長七尺二寸,面銳上豐下,足履翼宿。”二十四個大字,大約就是說所畫的這個人了。下面還有七個字,叫作“赤帝起成天下寶。”大家看了,都不能理解。
不但這幅字畫的意義不能理解,就是那赤龍為何能夠有這幅字畫書,又為何要遺落在此地,這種理由都不可理解的。但是這時慶都身體狼狽骯髒,軟弱疲憊,萬萬不能再留這裡,只好大家攙扶著急急忙忙回到船中。
換過衣服,慶都回想剛才之事,胸中有點不快,懈怠異常,一到天晚,即便安歇在船。哪知道自此之後,已有身孕了。
這種事跡,在古史上說起來亦算是有感而生的一種吧,靈與心之交合,天與地之感通。比如有花生人,蛋生人等。
且說慶都自從這日之後,總覺懨懨少力,遊興全無,便向伊耆候夫婦說要回去了。伊耆侯即叫水手轉舵,過了多日,回到耆國。休息了幾個月後,時交夏令。
伊耆侯夫人向慶都說道:“現在已是夏天,此地很悶熱,你是有孕的人,恐怕受不慣這種炎暑。離此地西南有一座山,叫作伊耆之山,原來那山上常有虎豹猛獸為患,傷人不少。你父親到了此地之後,派兵去將那些虎豹猛獸統統驅殺淨盡,那山邊的人民感激異常,因此就將此山改了這個名字,並且在那山邊一個丹陵上,造了些房屋,以作紀念。那些房屋甚為幽雅,四面多是森林,夏令頗覺涼爽,大可以避暑。你父親曾經在那裡住過幾時,現在我和你到那邊去住吧。”
慶都聽了後很是心動,極為願意去,於是大家就搬到丹陵去住,轉瞬幾月過後暑退了涼爽開始生,慶都因貪戀著此地的風景美好,不願搬回去,又住了幾個月。
這有一日間分娩了,產生了一個男孩。卻也非常奇怪,那男孩的狀貌竟和那幅字畫上所說的神仙人差不多樣子。兩隻腳心上各有二十二顆朱痣,彷彿同天上的翼星一般,這個叫作赤帝之精生於翼,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堯降生之歷史了。
那時帝嚳沒找到女兒,帶夫人回家,母親聽說孫女之事,無法忍受,從此生病離世。
帝嚳聞得慶都為他生了個兒子,本該高興的事,豈沒料到他的母親恰在這個兒子降生的時候去世了。而帝嚳又是個孝子,為母親的去世哭得成個淚人兒,哪裡還會有高興的心情呢。他為母親一連守孝三年,也顧不下慶都和兒子的事。慶都帶著兒子住在養娘家,直把兒子撫養到十歲,才讓他回到父親的身邊,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帝堯。
所以帝堯小時先隨外祖父家的姓為伊祁(耆氏,十三歲封於陶襄汾縣陶氏村。十五歲輔佐兄長帝摯,改封於唐地,號為陶唐氏。二十歲時,堯代摯成為天子,定都平陽,後又稱陶唐氏。”
張玄楚道:“帝堯的果然是一代賢君,如果我猜得不錯,以後他要去九龍山修仙,而那山會被封為堯龍山,從此那山要經過很久很久的朝代。”
玉蘭道:“這個我也不清楚,還有,不要隨便運用法則神通觀察後世界,不然對自己不利,知道了後也不能去改變,不然天地攪亂,你將會受到懲罰,聽到了沒有。”
張玄楚道:“這個自然知也,不用您說,我會乖乖的。帝嚳還有好幾個兒子女兒呢,還有誰呢,有什麼名聲。”
玉蘭道:“這個兒子當然是摯了,其它還有幾個,不過這個摯也待父做了九年天下。
他是帝嚳次妃常儀的兒子,帝嚳長子,號青陽氏。受帝嚳之禪而繼位。
帝摯之母位於帝嚳四妻最末,而摯於兄弟最長,得登帝位, 封異母弟放勳為唐侯。摯在位九年,才幹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國家。而唐侯堯仁慈愛民,明於察人,治理有方,盛德聞名天下。
摯自覺不如堯之聖明,乃率群臣造訪唐侯而致禪。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禪,乃封摯於高辛。民間有傳言:“帝嚳去,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帝放勳立,是為帝堯。這就不用多說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