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馬帝國軍年愈六十的上將穆罕默德·艾哈賣提把保護後勤艦群的包袱丟姜子鉞之後,就馬上投入防守“易”行星的佈陣工作當中。
在距“易”行星一個天文單位的空間裡,“居魯士”艦隊一千四百多艘戰艦以五千千米左右的間距,呈蜂窩狀分佈,排成一個面向英仙旋臂方向,半罩著“易”行星的大型錐形陣。
傘形陣的頂端便是旗艦“居魯士大帝”號超級戰列艦。艦陣前方超過一千個天文單位的空間裡,部署了七個充任偵察和警戒的艦群。每個艦群由三十一艘無人偵察船組成,船呈七個單元的蜂窩狀分佈,間距為一個天文單位,形成一個偵察警戒網路。
每一艘偵察船都在其三十萬千米距離的前半球上,釋放了九萬七千四百六十九個引力波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同樣以蜂窩狀分佈,之間距離也保持在三十萬千米。這樣一來,在“居魯士”艦隊前方一千五百億零六十萬千米的空間裡,帝國軍便撒開了一張由蜂窩狀結構組成的傘形偵察警戒網。
每個偵察艦群組成的龐大蜂窩網路監測面積達二十九點零六二五平方天文單位(約合六十五點三九零六二五億億平方千米)。七個網路組合在一起,基本上遮斷了從英仙星際聯邦“埃癸斯”行星沿著銀道面前往“易”行星的直線航路。也就是說,按照通常的航行規則,任何來自英仙聯邦的飛行器都要從這個偵察警戒網中穿過。
飛行器產生的引力波會在穿過偵察警戒網時,在一秒鐘內傳播給最近四個探測器。探測器偵測到引力波動後,會立即透過鐳射或者無線電將敵情匯總給三十萬千米外的無人偵察船。隨時待命的偵察船接獲訊號後,會馬上進入六級阿庫別瑞速度,一秒鐘後即可出現在“居魯士”艦隊前方三十萬千米左右的地方,用鐳射或無線電傳遞敵情。
由於人類的軍艦和絕大部分民船一般都會把最高超光速航速,限制在阿庫別瑞速度四點五級——這個速度目前是最安全和最經濟的超光速級別。如果英仙聯邦國防軍的艦隻以這個速度穿過偵察警戒網路,新羅馬帝國軍擁有超過二十二秒的預警時間。即使敵方以五級阿庫別瑞速度正面撲來,帝國軍仍然擁有十秒鐘的預警時間。
考慮到大規模的艦隊作戰對編隊的依重,留給防守“易”行星的帝國軍“居魯士”艦隊的預警時間是遠遠超過上述的兩個資料的。面對“居魯士”艦隊這的大型艦隊,聯邦國防軍的艦隻改出超光速狀態後也需要大量時間進行編隊,以求在接敵時能夠從陣形上克敵制勝。
但是單單按照一般邏輯在正面組建偵察警戒網路是不夠的,甚至是危險的。所以艾哈賣提將軍把剩餘的兩百多艘無人偵察船分成七個偵察群,在距“居魯士”艦隊同樣一千多個天文單位之外其他方向上的空間裡組成流動的偵察警戒網路,以防聯邦國防軍迂迴,從這些方向突然殺出。
當“齊格飛”號艦橋上的巨大立體影像顯示出“居魯士”艦隊壯觀宏大的傘形陣,艦橋人員的內心都感到震撼。
“千艘戰列艦的陣形!”大副約瑟夫·迪特里希上尉從心底發出由衷的讚歎。
巡洋艦上的這些年輕軍官和軍士,大多是2890年以後才出生,對於當年那兩場動員上萬艘戰列艦的大會戰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立體影像資料和乾巴巴的資料上。
今天,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如大規模的艦隊集結,所以他們的內心都受到極大的鼓舞。
姜子鉞指揮的巡洋艦隊,數量都不夠組成一個空心球形陣護衛六百多艘後勤補給船和偵察通訊母艦,只能分成三股,圍繞著那些體態龐大臃腫的後勤艦船和母艦組成的球形陣進行巡邏。
於是他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大副發出感慨:“這才是縱橫星海的實力!”
體長動輒數千米甚至上萬米的戰列艦排成巨大的傘形陣,在“易”行星朝向英仙旋臂的方向形成一道堅強雄偉的拱壁。不僅給了邊境艦隊這幫沒見什麼大場面的年輕人以堅強穩固的感覺,更讓他們感受到強烈的必勝信心。
領航官本傑明·阿爾弗雷克中尉也跟著發出感慨:“我神聖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治下五分之一的戰列艦,就像舞女的裙子一樣掀起來了。只是不知下面是勝利女神的玉腿,還是人妖的毛腳?”
話到一半,阿爾弗雷克便暴露了本性,而且還差點令同袍集體嘔吐。對“居魯士”艦隊強悍威猛的印象立刻被代之以強烈的噁心感。
“本傑明,你就不能夠優雅一點嗎?”姜子鉞搖著頭說道,話語中飽含著難受的情緒。
“你說到女神的玉腿就夠了,為什麼還要提人妖的毛腳?!”預警軍士唐星雲不滿地叫道。
“看來,我們的領航官是雌雄同體的生物,不然怎麼還會想到人妖的毛腳呢?”通訊軍士阿比吉·庫曼弗爾毫不客氣地嘲諷身為軍官的阿爾弗雷克。
真不知信守清真戒律的穆罕默德·艾哈賣提上將,如果聽到阿爾弗雷克對自己麾下強大的“居魯士”艦隊作出的那般下流粗俗的形容,會有如何反應。
但無論好色之徒阿爾弗雷克的粗俗到了何種程度,他都不會去關心的。因為一艘剛剛改出超光速的無人偵察船已經發出了通訊鐳射,包含在鐳射脈衝中的資訊令中央艦隊官兵腎上腺激素急劇分泌——聯邦偵察船,五級,一百艘次引力波動,六光秒改出!
也就是說,有兩百艘聯邦偵察船以五級阿庫別瑞速度穿過了偵察警戒網,在偵察警戒網後方一百八十萬千米處改出超光速。
這個情報就是英仙聯邦大規模艦隊到來的前奏。
當然,這個情報的獲得也意味著帝國軍艦隊暴露了大概的位置與實力。因為英國防軍的偵察船在那個距離上改出超光速後,只需六秒鐘便同樣透過引力探測獲知帝國軍的偵察警戒網路的規模。根據帝國軍一貫做法,即艦隊一般配置數量相當於戰鬥艦只約三分之一的偵察船,並把其中半數左右放置在艦隊主力前方一千天文單位的正面空間中,便可推知帝國軍艦隊主力的大既位置與規模。
聯邦軍的情況也可以根據其偵察船的數量和位置進行大略的判斷,特點其實與帝國軍差不多。但是這一次有個例外,聯邦軍偵察船體現出來的艦隊主力數量與通常情況不同。因為此次出擊“易”星域的先鋒正是大名鼎鼎的第十三艦隊。艦隊司令官亨寧·格斯勒上將,沿襲粟瑜將軍遺留的傳統,只將四分之一的偵察船配置在正面。
艾哈賣提將軍坐在扣著回形安全扣的座席上,表情看起來相當平靜。
按照常理思考,從偵察船的數量上推斷,聯邦軍到達的艦隊規模與自己的“居魯士”艦隊相若。儘管這位經歷過2890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兩次艦隊會戰,也領教過粟瑜將軍麾下那從不重視艦隊正面的“劍走偏鋒”式風格。但在艾哈賣提心目中,粟瑜將軍已經永垂不朽,他的傳奇更是後人無法克隆的。
所以,儘管心中對即將出現的聯邦艦隊仍然懷有數量與規模上的疑慮,但艾哈賣提將軍還是按照自己的指揮風格,接連發出命令:“收緊陣形!全速前進!釋放偵察船!”
新羅馬帝國軍一千四百艘戰艦一齊噴發出藍色的離子射流和氫氧燃燒尾焰,一邊以旗艦“居魯士大帝”號為頂點,相互靠近,一邊加速向前推進。
與此同時,還固定在偵察和通訊母艦上的七十艘無人偵察船被彈射開來,迅速加速,然後以阿庫別瑞速度三級在前方十天文單位範圍的空間裡進行超光速巡邏。
而通報敵情的無人偵察船劃出一道漂亮的圓弧,調轉航向,迅速激發阿庫別瑞引擎,進入超光速。一秒鐘後,便抵達一千天文單位之外的偵察警戒網。剛才出現的聯邦偵察船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