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在後半段被湖人連續的追分,只領先了4分。
這一節薛鼎充分領略了三角進攻的威力。
三角進攻的創始人是溫特大學時的教練Sam Barry。
他將三角進攻最初的理念教給了堪薩斯州立大學的隊員們。
伴隨著三角進攻得初露鋒芒,當時溫特所在的球隊曾經八次打入NCAA八強賽。
三角進攻是由一側的組成一個三角的三名隊員和另一側的“兩人遊戲”所組成的。
它不像那些固定的套路,在進攻中充滿著自由的移動。
根據不同的防守,三角進攻會有各種各樣的應對方式。
不過三角進攻又不是完全的自由進攻,它是一個要求精密間距和站位的結構體系。
每一個運動員都必須瞭解球場上的每個位置。
儘管打了一節,薛鼎還是沒了解三角進攻的所有戰術變化。
禪師的這一套戰術確實已經很成熟了。
三角進攻由一個122站位開始,其中每個隊員的間距為15英尺(約4.5米)。
這個距離可以拉空開拓者的防守,而且防止包夾的出現,同時有利於簡潔的傳球從而減少被對方搶斷的危險。
這裡有很多種組成進攻三角的方式既可以由控球后衛費舍爾將球傳給小前鋒阿泰,然後從裡側切入到底角,也可以由費舍爾將球傳給科比,然後從外側切入到底角
三角進攻允許後衛佔據低位。
那樣又有幾種不同的方式組成進攻三角。
一旦進攻三角得以建立,那麼他們的“戰線”就形成了。
這樣就使開拓者的內線防守人必須待在籃筐與中鋒之間。
只要那條“戰線”存在他就無法離開。
一旦這種局面形成,就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將球傳入內線低位的通道就此開啟,小前鋒可以輕鬆的將球傳入內線或者說“喂”給中鋒。
湖人內線是頂級的,開拓者被打的夠嗆。
第二節開始之後,麥克米蘭也嘗試破解三角進攻。
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
三角進攻擁有數不清的將球傳入“三角點”的方法。
所以,要想防守或者破壞三角進攻將是非常困難的。
恰當的位置間距使低位拿球的機會大增,並且創造出一對一的機會。
同樣,三角進攻中的任何一個球員都可以幫助隊友得到空位出手的機會。
科比的全面跟加索爾的策應讓開拓者的整體陣型受到了衝擊。
薛鼎開始出現接連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