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靜謐的星空中,小行星不斷燃燒著自己的靈魂,為人們提供充足的養料。船隻井井有條地航行、開採,不斷打撈,挖掘著發展星留給人們的寶藏,太空港不斷吞吐著資源,將無數材料加工成一艘艘艦船。
小石塊也不甘落後,靜靜地等待著採礦飛船的採集,似乎它們的使命就是奉獻自身,轉化成無數的工業產品。
甚至於塵埃、氣體,都心甘情願地被來回行駛的飛船吸入,它們最終將成為許多戰艦的一份子。
可能只有遠處的發展星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它不斷蛻變著,想要讓物質積聚,讓自己升溫,直到能夠自主地進行氫的核聚變,將自己徹底點燃。
現在的發光現象主要歸功於引力收縮,而不是核聚變,發展星內部的壓強阻止自身在引力下坍縮,但維持壓強所需的溫度卻透過其表面輻射出去。
畢竟其中心溫度還不到800萬度,根本不可能自主進行核聚變。
所以,它只是原恆星的第四階段罷了。
其實,這個時候是很適合對一顆恆星進行近距離觀察並探索的,雖然該星不太穩定,時常會有能量風暴與物質噴射,但總體來說,其能量輻射不如主序星。
而且它的溫度也要比主序星低很多,探測的難度會小很多。
在各科研所的一致要求下,劉偉決定對該星進行近距離探測。
但是,發展星畢竟是一顆恆星,就算是一個嬰兒,也不好惹。
當然,作為一次試探,劉偉僅派出了一艘巡邏艇。
發展a距離發展星有2億公里,但對以5萬公里每秒的速度行駛的巡邏艇來說,並不算遠。
當然,就算是在一個恆星系中,航行也是無聊的,四周的景色變化的不快,先是艦隊的消失,再是小行星群的消失,最後是發展星的光芒逐漸籠罩星空。
天亮了。
大約一個小時時間,巡邏艇就已經到了距離該恆星僅2000萬公里的區域。在這裡看,這顆恆星大的如同摩天大樓,人站在跟前只能接受滿目的炙熱之光,根本沒有溫馨的金芒。
這裡好似人間地獄,耀眼的光芒如利劍般不斷刺向星空,彷彿要橫掃一切,這是比水星軌道還近的區域,是絕對的生命禁區。
火辣辣的高能粒子流清掃著萬物,卻被這艘小小的巡邏艇輕鬆地扛住了,這麼一點能量根本不能使粒子防護層出現任何漣漪。
這顆恆星果然燃燒的不夠,表面的米粒組織不夠明顯,有一大塊區域比較黯淡,似乎被繭包著,還不能透暢地呼吸。
而且,該恆星的脈動現象比較明顯,就彷彿一個活人在呼吸一般,軀體一起一伏,好似有了生命。
它也不夠圓,甚至有些部分出現了凸起現象。它的顏色也偏向紅色,這是嬰兒的稚嫩面板。
發展星畢竟還是一顆原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