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抹去嘴角溢位的血絲,陽炎盯著前方化作實質的殺氣,剛才那如山般厚重的壓力甚至將他的內腑震傷,反而是劍氣撕裂的傷口並無大礙,有兵字訣很快就能修復。
儘管如今他在二十丈之外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壓力了,卻依舊只能向前走四步便抵抗不了了,那裡的殺氣化作實質,太強大了,僅靠他領悟的這點殺氣不夠。
陽炎不認為他的方法是錯的,他能夠走到這裡已經說明了他的方法是正確的,只有領悟了這裡的殺氣,法出同源,形成某種呼應,才能減弱殺氣對他的影響,而隨之劍氣的影響也會削弱。
終究還是他領悟的不夠,畢竟他從開始領悟到現在也不過一天多點時間罷了,這麼短的時間能領悟多少?
要是有足夠的時間,陽炎不斷領悟下去,也許能夠透過前面的殺氣,可是他只有半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夠,而且考驗不會只是要他透過殺氣,還有那面石壁,殺氣和劍氣的源頭就是它,難度只會更大。
陽炎盯著前方殺氣的目光閃爍著,心念電轉:“二十丈以內的殺氣如此強大,是因為它濃郁到了一個極致,已經化作了實質的存在,相對外圍的殺氣來說,不僅是量變,還有質變。”
“到如今,本皇子領悟的殺氣都是與外圍的殺氣同源,比起裡面的殺氣還是有著近乎本質的差距,就好比一群遊兵散將對上有高明將領統帥的精銳之師一樣,就算這些遊兵散將數量再多也不過是烏合之眾,一擊即潰。”
“本皇子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不能再做遊兵散將,必須要整合所有力量煉就一支精銳出來,哪怕還是比不過,卻也不再是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
想到這裡,陽炎好似生出一種明悟,當即盤坐下來,開始進一步的修煉。
隨著陽炎的入定,他散發出來的殺氣開始縮回體內不再外放,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本來相當於被驅散的殺氣又一次籠罩了下來,將陽炎包裹在其中,甚至有不少殺氣湧入他體內破壞,侵蝕。
對此,陽炎不驚反喜,他雖然收回了殺氣,卻並不是沒有了殺氣,只是凝聚在了體內,這些侵入的殺氣進入他體內之後雖然依舊殺伐,碰到他的殺氣時卻溫順了許多。
如此,陽炎煉化起來就相當容易了,他將本來的殺氣和剛剛煉化完的殺氣,合在了一起,而後開始壓縮,從開始的拳頭大小到了雞蛋大小,再到鵝蛋大小,還在繼續壓縮著。
直到一刻鐘之後,這股殺氣已經壓縮到了米粒大小,縮水了九成九,比起原先的拳頭大小可謂是天壤之別,可是散發出的殺伐之意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數倍不止,不可同日而語。
這就好像一群數十人的烏合之眾變成了一支不過數人的精銳,雖然數量少了太多,實力卻是反而增強了。
到了這種程度,陽炎依舊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壓縮著,那米粒般大小的殺氣的體積還在縮小著,直到與頭髮絲那麼細才停止了壓縮,這個時候的它已經有了二十丈以內的殺氣的一絲神韻了,凝鍊了許多。
外界的殺氣並沒有因為他體內的變化而散去,依舊源源不斷地侵入陽炎體內,成為養料,被他煉化之後融入那頭髮絲般的殺氣之中,而後使勁壓縮著,令得那絲殺氣越發凝鍊,散發出的氣息也越發駭人。
就這樣,瀰漫在陽炎周圍的殺氣紛紛湧入他體內,卻像是被他反過來吞噬了一般,培養著那絲殺氣,令其日益壯大。
因為這裡就在二十丈的邊界之地,前面的殺氣濃郁萬分,隨時可以補充消耗的殺氣,陽炎周身的殺氣並沒有因為他的吞噬而減少,而是維持著一定的濃度,沒有明顯的變化。
隨著時間流逝,陽炎吸收的殺氣越來越多,那絲殺氣的體積沒有變化,凝鍊度卻在不斷地提升著,但是離化作實質卻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漸漸地,他已經不滿足於被動吸收了,那樣太慢。
《天陽聖法》開始在他體內運轉起來,他的體表發出淡淡的金光,甚至隱隱好像出現了一個個極小極小,肉眼看不到的漩渦,產生一種強大的吸力,吸收著周圍空間的能量。
武者修武的基礎就是能量,而普遍存在空間中的天地元氣就是武道之始,先賢們開始發現並加以利用和吸收的能量,創造了各種功法,從而開闢出了一條與天爭命的無上大道,武道的發展昌盛由此開始,如今九龍大陸的體系已經相當成熟了,天地元氣就是武者修煉的基礎。
而除了能被武者吸收以強大自身的天地元氣之外,天地間還存在其他的能量形式,不能像天地元氣一樣成為修武之基,但經過久遠的歷史發展,一些大能發現這些能量雖不能提升境界,卻可以加以利用,增強武者的實力,從而也就有了武技之說。
功法本就是用來吸收能量的,殺氣本質上也是一種能量,也能被功法吸收,但因為殺氣屬於暴虐一類的能量,吸收起來要難很多,而且一般武者也不敢吸收,殺氣入體後會破壞體內的一切,還會侵蝕心智。
陽炎卻是沒有這樣的顧慮,且不說他的兵字訣能夠快速修復殺氣造成的破壞,單單他擁有的殺氣經過一番培養已經非常凝鍊,就品質上已經比外界的殺氣要高一些,殺氣入體也容易被他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