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從高國強的嘴裡得知,原本高國強弄出一本賬本、是為了他們分賬的時候方便一些的,可是誰能想到,如今這本賬本反而成為了高國強的犯罪證據。
如今那本賬本,還有一部分還沒來得及分賬的髒款、都被高國強放在一起藏起來了,至於東西放在哪裡,李言當然從高國強嘴裡得知了。
只不過李言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李言才沒有把那些東西拿出來。
前往軋鋼廠的路上,李言的心裡遠遠沒有他表面上那麼平靜。
只不過李言已經能夠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所以剛剛李奎勇和韋保國他們才沒有看出李言的異樣。
因為剛剛李言從高國強嘴裡得知,和他交易的人就是軋鋼廠的梁大海。
所以李言的心情才久久沒有平復。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李言才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計劃,決定先去軋鋼廠找楚成彙報現在的情況,看看楚成有安排。
為什麼李言會這麼做,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梁大海的職位和李言一樣,都是保衛科的副科長,而且梁大海還擔任著治安股的股長,算是李言的頂頭上司。
雖然兩人的職位是一樣,但是梁大海的權利要比李言還要大的多。
沒看到李言這隊人只是梁大海手下的其中一個小隊麼。
而且梁大海在保衛科經營了那麼多年,手底下也有一幫心腹,所以李言才決定避其鋒芒,把這個情況向楚成彙報,讓楚成自己去頭疼。
反正李言決定把鍋甩給楚成,到時候楚成怎麼吩咐,李言照辦就行了。
這樣天塌下來還有楚成這個高個頂著,有什麼責任就讓楚成擔著,李言在楚成後面撿功勞就行了。
不然李言還能怎麼辦,梁大海跟高國強這些頑主不一樣,不是李言能隨便拿捏的。
說句不好聽的,梁大海的權利比李言大,再加上樑大海在保衛科這麼經營了這麼些年,手下聽命的人比李言還要多,這讓李言怎麼輕舉妄動。
當然這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李言最大的顧忌就是擔心自己沒有楚成的命令,就冒然的去抓捕梁大海,到時候雙方對峙起來,雙方都是保衛科的人,而且李言和梁大海都是副科長,到時候這些保衛員該聽誰的。
而且梁大海還是治安股的股長,按道理來說,連同李言在內,整個小隊都要聽梁大海的。
那到時候梁大海命令下來,李言這邊的人都繳械投降,那到時候、李言還玩個屁啊!
這樣一來,打草驚蛇給梁大海有了準備不說,好心辦壞事,說不定李言現在到手的功勞都保不住。
李言不是不想拿更大的功勞,而是李言心裡清楚,要是他貪功冒進,決定沒有好果子吃。
話又說回來,就算李言手下的人,包括韋保國和韋保國手下的人都聽從李言的命令,那不用說,梁大海的手下肯定也會聽梁大海的命令,這種事不用說,李言可不相信梁大海在保衛科經營了那麼久,連他手下的人都沒掌控。
那結果就不言而喻了,雙方對峙起來,要是爆發了衝突,有了什麼傷亡,那事情不就是鬧大了嗎。
那責任就大了,不是李言能負的了責的,所以李言才會選擇去找楚成彙報,讓楚成做決定。
要知道梁大海不是高國強這些頑主,不是李言帶著人,拿著槍就可以把他唬住的,梁大海也是保衛科的人,李言可嚇不到他,梁大海也是要人有人,要槍有槍的,怎麼可能會對李言束手就擒呢。
要是李言不事先計劃好,到時候走漏了風聲,讓梁大海魚死網破起來,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要是到時候引發了雙方的槍戰,先不說到時候有多少傷亡,就單單這事傳到上面領導的耳朵裡,那李言和楚成的體制生涯也就到頭了。
這不是李言多慮,而是事實就是如此,因為要是引發了槍戰,那影響就會太大了,到時候總得有人背鍋吧,李言和楚成不正是現成的好人選麼。
楚成的官職剛剛好,一把手,管理不當。
李言參與其中,是負責人,也是剛剛好。
多好的背鍋人選啊。
不是說李言把案子破了,就可以高枕無憂的,要是結尾沒做好,哪怕案子是李言破的,該處罰的還是會處罰。
上面的領導又不是隻有楚成那個派系的,也有別的派系的,競爭大的很。
所以李言明白一個道理,有功有沒有賞李言不清楚,但是有過肯定是要罰。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虎視眈眈的盯著你犯錯,然後把你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