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受師命前來問候一位師父的好友,這位前輩法號如風……”
這佛號怎的有些怪異。
“如風禪師?”玄苦住持聞言笑著點點頭,“他確是在本寺修行,仙士稍等,老衲這就讓人喊他過來相見。”
“勞煩前輩了。”
“不礙事的,”玄苦笑著擺擺手,“紫巖寺與劍宗本就互為守望,不必如此客氣。”
很快,幾名中年僧侶結伴而來,而除了其中一人王升看不透修為之外,這幾位中年僧侶也都只是聚神境的修為。
紫巖寺的佛修實力,似乎都不算太高。
王升上輩子曾看過一些‘網路修道大牛’的分析貼,其中就有剖析佛門實力‘衰退’的原因,說的還挺在理。
問題的根源似乎是在佛經之上。
道門的道承再如何繁多,‘根’都在一本《道德經》,各道承的傳承功法、所追求的境界,都是自《道德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可互相印證。
而佛門中可以修煉用的功法,大多是從各類經文中而來,這些經文卻沒有一本《道德經》這樣的‘權威標杆’,導致大華國現有的佛門傳承十分繁雜。
佛門修士數量眾多、信徒眾多,佛經傳播度更是比道門典籍的傳播度高了許多,且自佛門古時傳入中土,就與華夏古國的文化交融,與古天竺的佛門有了很大的區別,修煉之法也不盡相同,無法引為參照。
在元氣斷絕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各類經文的修煉之法大多已經流失。
以至於現如今,不少高僧唸了一輩子的經,元氣恢復了,境界也有了,卻完全不知該如何納元氣為己用。
若要用其他功法作為補充,反而會與自己的境界受損,還不如自己慢慢去摸索。
另一個重要原因,同樣也是佛門與道門千年前不斷起衝突的根本原因——
佛門修的是來世,
佛修首先要是信徒,他們將修行看做了是去往西方極樂世界的手段,這輩子就是來受苦的,要達到終極涅槃才能成佛成菩薩之事。
道門主張的思想就務實多了,敬天地父母,修行修的是自己的魂與身,求的是這輩子的超脫飛昇。
輪迴?
那是修道不成的仙道懦夫才去會幹的事!
一個成功的道門修士,要麼沐浴仙光追求長生不老,要麼極道昇華道一句此生逍遙。
故,千年前道門與佛門就起了罵戰,後來更是大打出手,這兩大正道勢力都是有些看對方不太順眼。
於現今的修道界而言,道門才是正道正統,佛門式微,此時也只能算是正道勢力的補充力量。
又有大華國官方壓著,佛門與道門也難再起爭執;道觀跟寺廟之間哪怕挨著,大多也是相安無事。
這幾位中年僧侶向前對主持行禮,那位王升看不透修為的僧人看向王升和飛楝子,笑道:“哪位要尋我?”
王升站起身來,笑道:“晚輩王升,近日來劍宗修行,家師青言子特意囑咐我,要來紫岩石拜會如風前輩。”
“青言子?”這中年僧侶眼前一亮,而後大笑了兩聲,那兩撇略長的眉毛晃動了下,整個人都精神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