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之所以在看到蓮王妃後,壓根不追問這個來歷不明的王妃,反而順著太后的意思,對蓮王妃讚不絕口,那是因為她也抱著將計就計的想法,才如此反常地回答了太后。
之前太妃在見到霍統領和一眾侍衛一身的水草,全身溼乎乎的,又學狗叫時,也是覺得很沒面子。
也猜到這一定是這個所謂的蓮王妃逼迫霍統領他們這麼做的。
如果按照以前她那極其護短的性格,誰敢如此當眾羞辱她的手下,早就當場發飆,將蓮王妃治罪了。
就算是她的手下在外面惹下了滔天大禍,那也得她來處置,由不得外人動自己手下一根汗毛,否則就是沒有把她這個堂堂太妃放在眼裡。
可是,此時此刻,太妃已經自以為蓮王妃是太后派來的人,只不過她倆裝作不認識,在王府門口演了一齣戲給她看罷了。
尤其是霍統領他們被蓮王妃如此戲弄,在太妃心裡就更加深信蓮王妃是太后的人。
否則誰敢那麼大膽來假冒王妃,不但出手救了被她賜毒酒的芸香,還當眾戲弄自己的心腹霍統領。
並且見了太后和自己不但不大禮參拜,還口出狂言地要廢除王府的規矩,這無疑是背後有很強勢的人撐腰的緣故。
而這個背後之人,太妃覺得除了太后,還能有誰敢如此明目張膽地和她堂堂太妃過不去呢?
太妃相信就算她之前真的沒忍住,當場發飆要治蓮王妃的罪,太后也會有百般理由維護蓮王妃,絕不會讓她傷害蓮王妃半分的。
哪怕是自己當眾指責蓮王妃是假冒的,太后也會讓早已被收買人心的霍統領證明蓮王妃就是王府的王妃,讓自己有口難辯。
又或者太后也可以退一步認可蓮王妃是假冒的說法,但她會將一切罪過怪到霍統領身上,而霍統領是自己的心腹手下,他此刻犯了欺騙太后的大罪,自己也難辭其咎。
到頭來還是會被處心積慮想除掉她的太后找到刁難她的理由。
再就是太妃覺得,太后能讓蓮王妃如此強勢地來到王府,肯定事先考慮得很周全,不是她現在臨場發揮的說辭,就能徹底揭穿太后的陰謀。
何況太妃目前還不想跟太后真的撕破臉皮說話,所以太妃為了自己決定的將計就計計劃得以順利實施,這才強忍著心中的怒火,沒有當場斥責蓮王妃,更沒有追問蓮王妃的來歷,反而大度地贊同蓮王妃提出修改王府規矩的建議。
太妃的想法就是索性按照太后的計劃讓蓮王妃進入王府,至於以後怎麼對付這個假冒王妃,她再從長計議就是了。
而太妃不假思索地回答,也是在太后的預料之中。
也更加深信不疑蓮王妃在王府門口如此誇張地捉弄霍統領他們,就是太妃親自安排的一出苦肉計罷了。
無非就是想讓自己覺得蓮王妃嬌縱跋扈,行為乖張,不配成為最佳的王妃人選,將來有一天王府廢除這個王妃,另覓佳人,也就變得合情合理,即使她這個太后想出面干涉,也沒有合適的理由。
所以太后慶幸自己早就看穿了太妃的計劃,並且實施了將計就計的策略,那就是當場認可蓮王妃,還大加讚賞,然後一會回宮就讓皇上下旨賜婚,讓全天下都以為蓮王妃是王府的最佳王妃人選。
她相信明日王府收到聖旨賜婚時,太妃肯定徹底傻眼了!
到那時太妃自然會明白今日自己的高調認可蓮王妃,其實是另有所圖。
只是到那時太妃明白了也悔之晚矣。
由於太后和太妃都為了自己心目中的將計就計,所以都破天荒地沒有當場追究蓮王妃的大不敬之罪。
這無疑是讓極其瞭解她倆脾氣的霍統領,芸香,以及王府其他的人深感意外,卻又不明所以。
而當事人蓮王妃本就是第一次見太后和太妃,壓根不瞭解她倆的脾氣,再加上她本身也是一顆蓮子得道成仙,剛剛化為人形,心思單純,所以對人類世界的爾虞我詐,口是心非和勾心鬥角並不熟悉。
自然是沒察覺出太后和太妃說的都不是心裡話。
不過,蓮王妃心裡也有一個疑惑,那就是太后和太妃居然都沒有追問她這個蓮王妃的來歷,好像她本來就是王府的王妃,只不過今日正式回府住似的。
不僅如此,還如此好說話地當場同意她修改王府規矩的建議,這不能不讓蓮王妃感到極其意外。
本來她也是被霍統領看不起她的話所激怒,又為了芸香妹妹才當場表示暫時進入王府當蓮王妃的,純屬一時意氣用事的做法而已。
蓮王妃當時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先有個合適身份進入王府,等她找到合適的機會暗中救出芸香的家人,就會帶著芸香離開王府,遠走高飛,過她們心目中逍遙自在的生活。
這以蓮王妃的身份進入王府,只是權宜之計罷了。
至於一會到了王府之後,太妃能否認可她的這個所謂蓮王妃的身份,她心裡也沒底,也沒當回事。
因為她本就不屬於人類,對人類世界的所謂王妃身份並不感興趣,大不了太妃不認可她,她就離開便是。
就算她沒辦法進入王府,她還是會想其它辦法幫助芸香的,絕不會眼睜睜看著芸香死在太妃手中。
其實她自稱王妃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幫助芸香妹妹順利離開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