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當年女兒失蹤的事情應該和大將軍無關才是,否則他應該心虛到假裝認不出女兒阿曦嫣,並且回到府裡也絕不會向自己提起見過阿曦嫣的經過。
對於大將軍沒有貿然在御書房的皇上和竇丞相面前直接和女兒相認的做法,大夫人也是表示理解。
她也贊同大將軍告訴她的理由,那就是在沒有搞清楚阿曦嫣心裡到底恨不恨十七年前,她的親生父母把她遺棄的事情前,暫時不相認的穩妥做法。
只是在得知明日一早阿曦嫣要前往瘟疫爆發的邊關解決瘟疫,以及進入鄰國邊關救治太子時,大夫人也是擔心不已。
生怕自己的女兒還來不及相認就在邊關出了意外,再也回不來了的話,那她這個母親依然是會內疚遺憾一輩子的。
好在她得知大將軍已經得到皇上恩准,由他親自帶領將士護送阿曦嫣前往邊關時,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但大將軍也是把最壞的打算告訴了大夫人,那就是此次邊關之行瘟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鄰國太子一旦恩將仇報對待阿曦嫣的話,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即使大將軍帶去的這五十個將士身手再不凡,也不可能對抗鄰國邊關的千軍萬馬的。
況且鄰國邊關太子也不會允許護送阿曦嫣的五十個將士都進入鄰國邊關的。
最多有五六個陪同阿曦嫣進入鄰國邊關給太子治病就不錯了,畢竟對方太子是被這邊邊關偷渡過去的,得了瘟疫計程車兵故意傳染給對方的。
相當於阿將軍這一方是理虧的一方,自然是無法理直氣壯地提要求多派人進入鄰國邊關護送阿曦嫣的。
而一旦進入了鄰國邊關,阿曦嫣就勢必是孤立無援的,即使邊關太子出爾反爾,扣押了阿曦嫣作為人質,這邊也不好輕舉妄動,也是不敢因此出兵攻打鄰國邊關的。
否則因此爆發兩國大戰,那阿曦嫣此行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所以這一切只能是看天意了,那就是阿曦順利救活鄰國太子,而鄰國太子也因此信守承諾雙方握手言和,並且放阿曦嫣平安回來,那就是最理想的結局了。
當大夫人知道女兒此行存在不可預知的變數時,又變得憂心忡忡,甚至打算跟著阿將軍一起陪同阿曦嫣前往邊關。
如果女兒真的回不來了,她寧願陪女兒一起死在鄰國太子手裡,也不願意在將軍府得知女兒不幸死於邊關的噩耗後,痛苦地度過後半生。
對於大夫人的想法,阿將軍也能理解,但他還是極力勸說大夫人安心在府裡等候他們凱旋歸來的好訊息就行。
還說他會在這次邊關之行裡,一刻不離地守在女兒身邊,會盡一切可能保證把女兒平平安安地送回來的。
在聽了阿將軍理智地勸說,以及信誓旦旦地保證後,大夫人才總算同意安心在府裡等他們父女倆平安回來。
之後,倆人商量了一下,覺得晚上這頓飯是第一次,也不排除有可能是最後一次。
那就莫要留下任何遺憾才好,所以他倆一致決定今晚的家宴有多隆重就有多隆重,有多熱鬧就有多熱鬧,總之是不惜一切代價辦好這次難得的家宴。
所以阿將軍才破天荒地親自帶領大家佈置將軍府,把將軍府佈置的不亞於皇宮了。
而大夫人也是頭一回親自下廚,甚至連洗菜都要親力親為,力求讓女兒阿曦嫣吃到最乾淨可口的佳餚。
這不僅僅是父母的偏愛之心,更是想以此來彌補他倆欠女兒十七年的養育之責,以及女兒從小沒有親生父母疼愛所受得苦。
這也是他倆提前站在將軍府門口親自等待阿曦嫣的原因。
就在天色剛剛黑下來,月色正濃時,一輛看上去很普通的馬車終於來到了將軍府門口停了下來。
當總管家,以及府裡的那些妾室和孩子們看到馬車並不華麗時,都有些驚訝。
因為她們覺得能讓大將軍和大夫人如此慎重對待的貴客,絕對不可能乘坐如此廉價的馬車來到將軍府赴宴的。
都以為這只是恰好來府裡拜見大將軍的其他普通客人,或者是身份尊貴的客人臨時有事來不了了,特意派來傳話的手下之人罷了。
而之後從馬車裡果然走出來一個看上去就像是普通宮女的年輕女子後,大家都有些失望,也一臉同情地看向大將軍和大夫人,以為他倆也會覺得很失望才是。
可是,讓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大將軍和大夫人一臉激動地一起向馬車走去,顯然是去親自迎接這位宮女了!
頓時,將軍府的那些妾室和她們的孩子,以及總管家和丫鬟們都面面相覷地楞在了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