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湖區北院門,馬家老宅。
下午14:00。
馬家老宅在北院門路西中段,高家大院南側。據說,馬家老宅臨街的房是用水磨磚砌到頂的高牆。在解放前,馬家大門上曾掛著“大夫第”的匾額。
馬家的深宅大院裡,房屋極其華美,而那句“高家的牆,馬家的房,米家的金拿斗量”順口溜裡提到的便是馬家老宅。
這裡所說的“馬家”,指馬百齡、馬平甫家。馬平甫的祖父(一說曾祖父)馬百齡在清朝咸豐年間為官,又曾經商,很富有,因而,馬家的房舍富麗堂皇,有官宦氣魄。
馬平甫是西安著名回族紳士。解放前擔任過中國回教救國協會陝西分會理事長、清真大寺“總社頭”等職。
如今,西安市共有三所老宅,有幸被列為“中(國)挪(挪威)兩國重點歷史街區保護專案”,並先後得到了修復,一座是安家小院;另一座是北院門144號高家大院(見《西安晚報》2008年2月28日16版《西安地理》);還有一所院子儘管同樣歷史悠久,知名度頗高,但真正知道的人卻不多,那便是馬家老宅,和高家、安家相比,它著實顯得有些低調。
究其原因,那是因為馬家老宅的入口實在是很不起眼。121號的牌子掛在一家醬肉店的旁邊,牌子旁有一條又黑又窄的走廊,盡頭是一扇黑色的窄門,一座頗有文化底蘊,且古樸厚重的深宅大院,就這樣不經意間被北院門的熱鬧雪藏了起來。
儘管如此,此時此刻,還是有人熟門熟路地找到了這裡,此人極為年輕,估計也就二十三四左右,相貌英武,風度翩翩,一看就絕非尋常百姓家的普通孩子,頗有點韓劇裡多金憂鬱的男主角氣質。
他不是別人,正是和米朵約好了今天在高家大院相親的那個人,而他正是高家大院的後人高嶗舒,他從初中開始就一直在英國留學,畢業後也在英國工作了一年,只不過家人還是希望他能回國發展,這才強逼著他昨晚回到西安的。
為了能讓高嶗舒安心留在西安,他家人特意給他安排了門當戶對的米家千金米朵相親,還刻意選擇了今天這個國慶節,讓他倆在高氏家族昔日的老宅——高家大院見面,足以見得高嶗舒的父母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只是高嶗舒對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頗有些牴觸,畢竟這二十一世紀的年青一代,又在海外留學過,思想前衛,誰還願意父母包辦婚姻啊,當然是願意自由戀愛了。
要不是他母親太過強勢,從小高嶗舒又特別畏懼他母親大人的話,恐怕他也不會昨晚乖乖回到西安的。
只是人雖然回來了,卻實在不是不願意去祖宅高家大院和從未見過面的米朵相親,於是,故意打電話給他母親,謊稱自己堵車,恐怕最少也要晚一個小時才能到,讓她代為轉告米朵,就是希望米朵這種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到時候一生氣,主動放棄相親,就遂了他的心願了。
畢竟今天是國慶節,西安這樣的國際化旅遊大都市出現擁堵現象也在情理之中。
而他自己其實已經到了北院門,這不,憑藉小時候的記憶,輕車熟路地來到了馬家老宅,來找他小時候最好的哥們馬浩善玩來了。
這馬浩善是馬氏家族後輩中的年輕翹楚,也是一位有著堅定信仰的回族孩子,年齡和高嶗舒一般大,他從小就熟讀《古蘭經》,心地善良,正如他的名字浩善一般,真的是樂善好施,性格單純的有為青年。
他畢業於北京的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也是去年剛回到西安,回西安後,一直在灑金橋清真西寺跟隨阿丹阿訇求學,將來立志也是想成為阿訇的後起之秀。
自從高嶗舒去英國留學後,馬浩善和他也只是限於微信保持著聯絡,當他得知高嶗舒被家裡逼迫回西安發展時,也是挺高興的,畢竟在他心目中,高嶗舒算是他最信任的好朋友了。
雖然他倆一個是回族,一個是漢族,但這並不影響他倆的相處,因為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就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其實昨晚高嶗舒在微信裡也提到他不想去相親,說是打算到時候撒個謊,然後去馬浩善家玩一個小時,假如那個米朵不願意等一個小時,放棄相親,那當然最好,他就索性和馬浩善在北院門好好玩一趟。
但如果米朵願意等一個小時,那他就在馬浩善家敘舊一個小時後,再去隔壁的高家大院相親,只不過他也想好了,到時候故意表現不好,把那個千金大小姐氣跑了,再回去繼續找馬浩善玩。
正是帶著這樣的想法,高嶗舒在按原計劃給他母親打過電話,謊稱堵車後,就徑直來到了馬家老宅門口,他知道馬浩善必定在家等他呢,因為他倆昨晚微信上就約好了的。
當他輕輕推開幽深走廊盡頭的馬家老宅的小門進去,又轉過一道小斜坡後,映入眼簾的一方傳統古樸的天井,在天井正面是一間坐北朝南的堂屋,此屋高大氣派、古色古香,共有兩層,屋簷下還掛一塊“省心齋”的牌匾。
在天井的院子中間,擺滿了種著各種花卉的花盆,堂屋前面還有一口青陶大魚缸,幾條肥碩的金魚逍遙地在清澈的水中搖擺。
當高嶗舒站在天井中時,頓時覺得一抹悠閒愜意的氛圍將他包裹,而這種寧靜淡然的氛圍,和一門之隔外北院門的喧囂全然不同。
那一刻,高嶗舒也是頗為感慨,那就是之前那一扇狹小破舊的小門後面,居然還有如此古樸幽雅的一方天地,真是讓他心曠神怡,有些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