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儘管後來她長大懂事後,知道把自己含辛茹苦養大成人的並不是親生父親時,她並沒有感到難過,因為有這樣疼她的養父此生足以。反而對當初狠心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沒有一點的思念。
當她悲痛欲絕地趕到醫院太平間,看到身體因為腫脹而扭曲變形的父親遺體時,揪心地跪在地上哭了很久很久。
要不是這段期間一直護理她養父的那位護士把她扶出太平間,她也許會一直哭下去。這位護士除了原原本本轉告了她養父的臨終遺言,還告訴她,她的養父住院期間,每次醒來都是長時間用一種最期盼的眼神凝視著病房門口的,之前在交代完遺言後,仍然不甘心地盯著病房門口很久才很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顯然她養父在人生的最後日子裡,是過得多麼孤獨和煎熬,想必他一定是度日如年,無時無刻都在盼望自己能夠回來守在他身邊,陪他一起走過人生最後的日子。
在處理完養父的後事,將養父的房子委託一個朋友照看後,她又去了國外,因為只有在國外她心才不會那麼痛。也只有在國外她才能自欺欺人地騙自己,養父還活著,還在國內好好地活著,也只有這樣她才每天活得不那麼痛苦。
直到整整兩年過去了,她才從失去養父的悲痛中走出來。這兩年來,她只有拼命工作的時候,才能忘卻痛苦。就算再晚回到家也是常常失眠,即使剛睡著又會夢到養父躺在病床睜著眼睛,伸出手努力召喚她的樣子,每次她都會大聲呼喊著養父從夢中驚醒。
沒能在養父最需要她的時候守在他身邊,讓養父最後的日子過得開心和幸福始終是她心裡的一根刺,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這根刺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尖銳,總是能將她全身刺得體無完膚。
所以她才在兩年後決定放棄國外的優越生活,再次回到了國內。來到了這家養父最後住過的療養院,她想選擇一個和養父年紀相仿的病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病人沒有任何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以此來彌補自己內心深處最大的遺憾,只有這樣,她今後的人生才能恢復正常,否則她只會永遠活在痛苦裡。
今天是她正式在療養院上班的第二天,而眼前的這位中年男子就是她善終服務的病人。這名病人名叫良劍英,身世也是極其悽慘。據說曾經也是國外名牌建築學院畢業的高材生,還是二十多年前最年輕的知名建築師之一。
這座舉世聞名的跨海斜拉索大橋就是二十多年前由他主持設計的,可是沒想到在大橋施工期間發生了一次嚴重的質量事故,導致數十名施工工人喪生。
最終查明事故原因是設計缺陷導致的這場悲劇。良劍英作為設計總負責自然是鋃鐺入獄,被判無期徒刑。原以為要在牢裡度過餘生了,沒想到在半年前他被查出得了骨髓癌,除非有人願意捐獻骨髓給他,否則就只有等死了。
一個當年造成如此重大傷亡的罪犯,又怎麼會得到社會人士地支援和幫助呢。況且骨髓移植的條件非常苛刻,不是隨便有人捐獻就能移植,最好是要有血緣關係的直系親屬,尤其是子女捐贈才能加大手術的成功率。
而他入獄時還沒有結婚,根本沒有孩子,至於他的其它親人在他承認犯罪事實後,都與他徹底斷絕了來往,也就是說,他除了等死,沒有任何希望了。
而他自己心態非常平和,沒有去求任何人,也沒有責怪任何人,也做好了在監獄最終病死的結局。
只是讓他出乎意料的是,在公安醫院判定他最多還能活一個月時,有好心人出面為他辦理了保外就醫,並承擔了鉅額費用,把他送到了這家全國最好的紫荊花療養院。
把他送到療養院的那一天,倪娜也剛好來到了這家療養院報道,在看了良劍英的資料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為他服務。
一來良劍英的海外學習背景和她相似,能有共同語言;二來他的年齡和她養父幾乎一樣大,長得也有點像,讓她莫名地覺得親切。儘管他還是一個罪犯,但他畢竟也坐了二十多年牢了,也承擔了應有的懲罰,何況現在還有最後一個月可以活了,倪娜也就自動忽略這個問題了。
今天是她第一天為良劍英服務,當她早上陪伴良劍英吃完早餐後,在良劍英地要求下,一起來到了紫荊大橋。既然要陪伴良劍英愉快地度過最後的日子,倪娜自然是儘可能滿足病人的一切合理要求。
畢竟這座大橋曾經就是他設計的,還是他入獄很多年後才建成的,他想親眼看看自己設計的作品完工後的樣子也是無可厚非的。
所以倪娜陪著良劍英從療養院慢慢走到了大橋上,來到大橋後,良劍英先是把大橋仔細檢視了一遍,之後就一直就默默地站在欄杆前,遠眺著遠方的大海深處,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