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咳!”
李亞東本想敲個門,可門根本沒關,便只能咳嗽一聲,告訴廳裡的人他來了。
“老闆。”
陳家英趕緊迎了上來,其他人也紛紛站起身,面帶微笑地望向李亞東。
“都坐呀,這麼客氣幹嘛。”李亞東呵呵笑道:“過來逛逛,看見你們在開會。談什麼呢?”
“哦,是這樣的……”陳家英說著,便將幾位內地導演想找錢的事情,如實地彙報了一下。
“找人投資電影?這是好事啊,我正有此意,近年來內地確實出了幾倍好電影,而且過半出自各位之手,有什麼好主意?說說,我很樂意投資內地電影,我娘還天天跟我抱怨沒什麼好電影可看,香港片不太合她的胃口。”
李亞東這番話中所包含的資訊量不可謂不大,幾名導演一聽皆是眼前一亮,而陳家英一聽後卻是一臉尬笑。
沒能滿足皇太后的胃口,從某種層面上講她也有些責任呀。
“老闆,關於投資的事情我剛才也跟幾位導演講過,娛樂公司這邊很讚賞他們的才華,也願意給他們投資。但幾位導演的意思是想拍抗戰影片,我的意思……”
“抗戰影片?抗戰影片好呀!”
李亞東根本懶得聽陳家英的意思,她啥意思李亞東還能不明白?
她想拍的是那種類似於《縱橫四海》、《監獄風雲》的電影。
不是說它們不好,只是以內地目前的情況,容易觸雷。而且也不是眼前這幾位的菜。
反而抗戰電影,李亞東覺得就極為符合當下的內地市場以及形勢。
說句不好聽的,也可以適當地拍拍上面的馬屁,這一點對於娛樂公司將來的發展、甚至是整個集團的發展,都很重要。
“可……老闆,這樣的影片是不是受眾範圍太小了點,我們很難在境外市場運作呀?”陳家英蹙眉道。
她的性格有些倔強,這一點李亞東一清二楚,但有時候倔強並不是壞事。
從商業的角度講她說的其實沒有錯,只是她不明白眼前這幾位不是她想要的導演,也不懂抗戰影片若能拍好的巨大好處。
“那就不要境外市場嘛,內地將近13億人口,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能照顧好這13億人的生意還怕沒有錢賺?”
“……”
談規模的話,陳家英就有點無言以對了。
香港不過幾百萬人口,還不養活了那麼多影視公司?
“說說看……”李亞東靠坐在軟皮包裹的紅木椅上,眼神掃視過對面的老謀子、小剛子、陳凱哥、張大鬍子、姜聞五人,這是中國電影的新生力量,也是第五代導演中扛大旗的幾人,估計同樣是比較有衝勁的幾個,因為這次文化節還來了一些另外的導演,但並未見他們坐在這裡,“有沒有什麼好的創意,或者好的劇本嗎?”
他是真想投資,不開玩笑的講。
內地電影確實欠缺一點大片來撐場面,都是小成本製作的文藝片也不太像話。
當然,投錢沒問題,但他至少要把把關,以他的未來視野,如果他覺得可行的,那大抵上就是一部好電影。
“我有是有一個想法,想拍一部關於NJ大屠殺的電影。”老謀子說。
“哦?”李亞東眼神一亮,他記得老謀子確實有一部類似的電影,叫作“金陵十三釵”,看過,如果將那些不合時宜的香豔鏡頭模糊化,就堪稱完美了。
當然,這是李亞東的個人感覺。可能有些觀眾更喜歡這些鏡頭也不一定。
只是他覺得如果要看這個的話,那島國片……是吧?
“劇本呢,有劇本嗎?”
“這個……暫時還沒有。”
那你說個屁!
李亞東約莫記得《金陵十三釵》是改編的,但沒看過原著,斟酌著說,“關於這段歷史,我之前看過一本書,很震撼,就是時間長了書名一時想不起來,好像叫什麼釵還是什麼,你們有聽說過嗎?”
他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他不清楚這部電影的原著有沒有問世。
“什麼差?”
一看老謀子這表情,李亞東就知道原著應該還沒問世,不然他想拍這個,此類素材必然會蒐集。
而其他四人的表情也很好地佐證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