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碧波如洗的好天氣。
來深證已經有一陣兒,卻一直東奔西跑,來不及駐足體驗一下這座當前中國最熱火朝天的城市,恰好蘇姑娘大姨媽到訪,心情煩躁,給自己放了一天假,李亞東便打算帶她出去走走。
深證這座城市李亞東是來過幾次的,不過都是在兩千年之後,所以來跟沒來並沒有太大差別。
為啥?
因為這座城市發展太快了,正如早前蘇姑娘所言,一幅街景今天是這個模樣,明天或許就有了明顯差別,更別提十幾年後。
所以當前的深證,對於李亞東而言,依舊是那麼新鮮,他甚至顯得有些興奮,因為以深證的發展速度,二三十年後,還有多少人還能記得它在邁入現代化都市之前的破破爛爛,以及原本的獨特韻味呢?
只怕微乎其微,或許只能從那些稀少而珍貴的老照片中,才能體會一二。
所幸,他卻可以帶著日後繁華深證的記憶,故地重遊一番、重溫它的歷史,做個對比。
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有沒有?
深南大道已經初現崢嶸,雖然還不像日後那樣兩邊摩天大樓林立,但稱得上“高樓大廈”的樓房也有不少。
在一個十字路口處,李亞東看到了一副繪有鄧公半身像的巨大宣傳畫,能比兩層樓房還大,上面的鄧公一改平時和藹可親的模樣,表情堅毅,伸手指向前方,有種指點江山的架勢,旁書一行大字“深證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阿龍,停車,咱們過去拍張照。”李亞東笑著說。
他今天特意帶了相機出門,準備充當一回攝影師與見證者,將深證的這場巨大變革有選擇性的記錄下來,待到二三十年後拿出來翻翻的話,想必也是一件極為有趣的事情。
而有這個想法的顯然並非只有他,鄧公“身下”早已人流匯聚,李亞東特意等了一會兒,才“搶”到一個不錯的背景。
這個年代深證的人流肯定無法與日後相提並論,但不知為何,卻給到李亞東一種“更擁擠”之感。
原本僅有幾十萬人的一座城市,突然如潮水般一下擁擠數百萬人,似乎一下就“膨脹”了。
與日後大城市中民眾或多或少的有些排外情緒不同,這個年代的深證人民很淳樸,他們非常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胞們加入他們家園的建設中,深證目前流行著一句話,叫作“來深證的都是全中國的精英”。
這卻有點擠兌人的意思,敢情深證以外就沒有精英咯?
當然,如此也能看出這個年代深證人民的熱情,和對外來同胞們欣然接納的態度。
李亞東不得不吐槽一句的是,日後那些生在大城市中、對外勞務工者有排斥心理的人,應該醒悟一下。在產生這種想法之前,首先應該想想自己的父輩們是哪裡人?
所以……你是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咯?
他親眼見證過這個時代,就知道在日後的一線城市中,80%以上都是外來者,真正的原住民少之又少。
就譬如魔都,李亞東在那裡親身體會過被人排斥的感覺,然而他卻很清楚,魔都日後的絕大多數有錢人,都是來自於周邊的江浙蘇一帶。
人何必忘本,故而產生莫須有的優越感?
汽車緩緩行駛在主幹道上,因為車輛並不多,所以速度幾乎可以自由把控,打量街道兩旁的風景時,在一條小巷子裡,李亞東看到三個坐在板凳上的時髦女郎,她們翹首以盼地望著巷口,衣著性·感,似乎在等待這什麼,頭頂上的斑駁老牆上,安裝有一盞長柱型的彩虹燈,正在一圈一圈地旋轉著。
“她們坐在這裡面幹嘛?”蘇姑娘問,表情顯得有些詫異,“是一個什麼店鋪嗎?”
因為在她看來,這三個時髦女郎與這條老舊陰暗的小巷子明顯格格不入,以她們前衛的妝容與打扮,不應該靜坐在這裡,而是拎著大包小包出現在商場中才對。
“這個……我哪兒知道。”李亞東訕訕一笑。
實在沒想到深證的蓬勃發展居然如此全方位,連這個對男性同胞來說很友好的行業,同樣這麼早就發展起來了。
蘇姑娘“哦”了一下,也沒再追問,忽然想到什麼,突然說,“對了,你不是一直很關心股票嗎,前面深交所就到了。”